普通的農村婦女(徐瑞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通的農村婦女》是中國當代作家徐瑞晨的散文。
作品欣賞
普通的農村婦女
我的母親是一位很普通的農村婦女,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家裡兄弟姐妹八人,父母早逝,是其叔父把她們拉扯大。母親十八歲那年嫁到我們李家,那時祖父早已過世,父親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剛一過門,還沒來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悅,這個貧寒之家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既要侍奉婆婆,又要忙家裡地里的活,還要幫着父親為兩個弟弟娶妻安家,一刻不得安閒。
小時候,冬天冷,沒有任何取暖設施,我們兄妹五人的手腳經常凍破。晚上,勞累一天的母親顧不上休息,打來熱水,給我們清洗傷口,然後敷上凍瘡膏,再用紗布輕輕包裹起來。那個時代,物資極度短缺,每有好吃的,母親總是留給我們,自己連一口都不嘗。我們大口大口狼吞虎咽時,也不忘給母親餵一口,她總是說自己不愛吃那些東西。我很納悶,這麼好吃的東西,我們老也吃不夠,媽媽為啥不愛吃?
母親的慈愛之心,不只僅對自己的孩子。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生產隊有一五保戶(無子女的人),隊裡挨家挨戶輪流管飯。當時,糧食緊張,一般家庭一天只給五保戶管兩頓飯,還不管飽。輪到我家時,母親不但要讓他吃飽,而且堅持給他管三頓飯。遇到雨天或冬季,晚上天黑路滑,五保戶因有眼疾,不方便到家裡吃飯,母親就逼着我們姊妹將飯送往他的住處。小孩子家嫌路黑難走,都不願意去。母親就給我們說:你們吃飽了,他一個人,沒吃沒喝的,多可憐!冬夜漫長,人不吃晚飯,半夜就會餓肚子的,況且明天還不知啥時能吃上呢。想想他的艱難,你就不會覺得天黑路長了,去吧。儘管我們有一萬個不願意,還是經不住母親苦口婆心的勸,把飯端到了五保戶的住處。現在每每想起這件小事,我的心裡總是會得到一種淨化和升華。
母親在村里一直都很謙恭,對長輩尊敬溫順,就是對同輩也從不直呼其名,而是以晚輩的稱呼而稱呼,讓人聽起來暖融融的。在家裡,祖母是非常嚴苛的,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發脾氣,責難母親,但母親從不還嘴,只是默默承受着,一切仿佛都是她的錯,待到祖母的氣消了,她才道明原委。祖母晚年重病纏身,臥床一年之久後才過世,母親床前盡孝,一刻也不曾懈怠。
改革開放初,經濟發展活躍起來,生產隊有了打麥機。1978年收麥之季,晚上生產隊加班打麥,到了後半夜,攪麥穗的小棍子夾在了打麥機上,母親情急之中用手去掏取棍子,結果致使右手讓打麥機扭傷。當時醫療條件差,從此母親幾乎失去了右手,身體也因此元氣大傷。然而,她還是強撐着僅憑一手之力,把我們拉扯着長大,還供我上高中,讀大學!
1996年初,母親因突發腦溢血永遠離開了我們,時年僅五十六歲。
作者簡介
徐瑞晨,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