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廷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廷賓
圖片來自36O

景廷賓 景廷賓(1861~1902年),號尚卿。直隸廣宗縣(今屬河北邢台)東苕村人。清末義和團運動後的農民起義領袖。

人物生平

  景廷賓出身於小地主家庭,24歲時考中武舉,為人慷慨好義。

  1894年(光緒二十七年)春,廣宗知縣和外國傳教士議定由當地人民負擔「教案賠款」,景廷賓兩次聚眾抗拒,提出「中國人不納洋差」。同年秋,新任知縣強行攤派「教案賠款」,浮收兩倍以上。景廷賓召集群眾抗議,明確表示地丁捐款,概不繳納,並組織各村聯莊會武裝自衛。

  1901年,法國傳教士和廣宗知縣議定地方賠款為京錢二萬吊(折合紋銀一萬多兩),強制各村按照地畝攤派。這不僅激起了廣大農民的不滿,也使一般中小地主怨聲載道。而且知縣又乘機額外多收,從中漁利,更是火上加油。廣大人民多次聚眾抗議,聲稱中國人決不納「洋捐」,並公推景廷賓為總團頭,準備武裝抵抗。

  1902年3月3日,清政府調兵攻打東召村,景廷賓率眾起義,因眾寡不敵,被迫轉移。4月23日,他在巨鹿縣廈頭寺聚眾起義,豎起「官逼民反」,「掃清滅洋」大旗,被推為「龍團大元帥」。當天取得大捷,殺死來犯清軍70餘人。義軍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4月間進駐廣宗縣件只村後,各地人民紛紛響應,隊伍迅速擴大至三四萬人。起義軍抗清軍,攻教堂。在攻打威縣張家莊天主堂時,處死了作惡多端的法國神甫羅澤溥,又同附近各縣的農民聯莊會及豫、魯邊界的義和團力量遙相呼應,形成一支橫跨直、魯、豫三省二十四縣的十六萬人的起義大軍。直隸總督袁世凱立即加派段祺瑞、馮國璋等率清軍開赴冀州、廣宗,大規模鎮壓起義軍,並親自督戰,而且由德、法、日侵略軍六千餘人「助剿」。5月,景廷賓率領義軍同官軍在件只村激戰,義軍損失慘重。為了保存實力,景廷賓率軍向河南臨漳轉移,又同清軍遭遇,兵敗被捕。7月,袁世凱命將景廷賓解到羅澤溥被殺的威縣凌遲處死。

相關事件

秀才世家 正義為人  景廷賓是直隸(今河北)省順德(今邢台市)府廣宗縣東召村人,號尚卿,廣宗一帶的鄉親門都稱他為景老尚。1861年(清代咸豐十一年)景廷賓出生在一個小地主的家庭里。父親景福成,性情忠厚溫和,勤勉好學,是三里五鄉有名的文秀才。伯父景福嵐,性情剛直,善於助人,是當地有名的武秀才。景廷賓小時候,跟隨父親念書,聰明伶俐,在十幾歲時詩文就寫得不錯了,並且練就了一手好毛筆字。景廷賓長到18歲,他看到清政府的腐敗,洋人對中國人的欺辱和壓榨,非常氣憤。逐漸產生了救國救民的思想,他打算練一身好武藝,將來為國家盡一份力量,挽救衰弱的國勢。 庚子賠款 對抗洋差  庚子年,就是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中國北部爆發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由於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進行血腥鎮壓而相繼失敗。八國聯軍侵入了中國的國都—一北京城。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一同逃跑到西安。這年的8月間,腐敗的清政府急忙派遣慶親王奕和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議和全權代表,向帝國主義者接洽投降。1901(光緒二十七年,辛丑)9月7日,清政府的議和全權代表,在北京和帝國主義的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十二條款。其主要內容中有一條「賠款,規定清政府向帝國主義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沒有償付的賠款按照年息四厘行息,並拿中國的海關稅和鹽稅作擔保。這次賠款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一次貪婪地掠奪,給中國財政以極大的打擊。史稱「庚子賠款」。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