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景觀生態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內容

1. 景觀結構 指景觀要素的組成、類型、大小、形狀、分布、數量、格局及相關的能量與物質的分布,即景觀要素間的相互關係。

2. 景觀功能 指景觀內生態系統間存在的能流、物流與物種流[1]

3. 景觀變化 指景觀結構與功能隨時間的變化。

景觀生態學的產生和發展

景觀生態學一詞是德國著名的地植物學家C.特羅爾(C.Troll)於1939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東非土地利用問題時提出來的[2]。從一開始,Troll就認為:「景觀生態學的概念是由兩種科學思想結合而產生出來的,一種是地理學的(景觀),另一種是生物學的(生態學)。景觀生態學表示支配一個區域不同地域單元的自然-生物綜合體的相互關係的分析」(Troll,1983)。後來,Troll對前述概念又作了進一步的解釋,即景觀生態學表示景觀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與環境間主要的、綜合的、因果關係的研究,這些研究可以從明確的分布組合(景觀鑲嵌,景觀組合)和各種大小不同等級的自然區劃表示出來(C.Troll,1984)。在提出概念的同時,特羅爾亦認為,景觀生態學不是一門新的科學或是科學的新分支,而是綜合研究的特殊觀點(Troll,1983)。隨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景觀生態學研究處於停頓狀態。二戰以後,由於全球性的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也正是由於這些問題的產生,才使得生態學一詞開始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彙,也大大促進了生態學的普及工作。同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國家都開展了土地資源的調查、研究和開發與利用,從而出現了以土地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景觀生態學研究熱潮。在這一時期至80年代初這段時間內,中歐成為了景觀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地區,而德國、荷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中心。德國在這時建立了多個以景觀生態學為任務或是採用景觀生態學觀點、方法進行各項研究的機構。1968年又舉行了德國的「第一次景觀生態學國際學術討論會」。同時,在德國的一些主要大學設立了景觀生態學及有關領域的專門講座。這些工作對景觀生態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一時期,景觀生態學在荷蘭亦發展很快。

對象和任務

景觀生態學主要來源於地理學的景觀理論和生物學的生態理論。它把地理學家研究自然現象的空間相互作用的橫向研究和生態學家研究一個生態區的機能相互作用的縱向研究結合為一體,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及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

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複合生態系統的景觀,景觀是自然和人文系統的載體。景觀生態學家對「景觀」的理解不盡相同,這些觀點既有所聯繫,又不完全一致。

視頻

景觀生態學 相關視頻

中國傳統生態景觀學 王其亨 全28講 天津大學
傅伯傑院士帶你認識景觀生態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