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暖在春寒(劉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暖在春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暖在春寒》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暖在春寒

辛丑年的春天來得並不早,人們在焦急地等待中,終於盼到了柳樹發芽,紅梅吐蕊。剛剛暖和了兩天,在元宵節前又一輪冷空氣襲來,咋暖咋寒的,身體抵抗力稍微差點的人兒很容易感冒。心底里時不時真的想罵一聲,這鬼天氣!

媽媽的身體恰好就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鬧病的。翻過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但凡身體犯病,從表面上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我的母親恰好就是這樣的情況。母親今年剛好虛歲七十六了,但是母親從來不認為這是自己真正的年齡,她以為她才六十六,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歲數。性格倔強的母親,在辛丑年的元宵節累的倒下了,並且那麼突然,沒有一絲症狀的病倒了。

那天中午,我和其他中國人像往年一樣,回家陪老人一起過節。回家的路上,還在回想往年一起和老人過元宵節的熱鬧場景。兄弟三個各自帶着妻子、孩子開着不同的車輛回家,大包、小包地帶着各種禮品孝敬老人。母親和父親開心地坐在堂屋的實木沙發上,和孩子們說笑着,三個媳婦比賽一樣地做着各種美食,尤其是母親院裡的地鍋,總能把雞湯熬得香噴噴的。父親精神好點,總是親自燒地鍋,那柴火大小把握的火候是我們小輩比不了的。母親一直圍着地鍋轉,嘴裡說着父親的火候,一會兒要大,一會兒要小,老人樂此不疲,就是為了給孩子們做一頓可口的地鍋飯菜。母親的身影晃來晃去,總是顯得那麼精神,那麼神采奕奕,實在不敢想象母親病蔫蔫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今年我回家叫門的時候,等了好久,母親才慢慢騰騰地出來開門,開完門,居然扶着門框進去了堂屋,躺在長沙發上,一幅懶洋洋的樣子。一看便知,向來強大的母親生病了。我連忙問母親冷不冷?母親輕聲的說,「開空調了,不冷。」我感受着房間的溫度,只是稍微比外邊溫度高一些而已,怎麼可能不冷啊?耳朵里嗡嗡的空調聲,很是刺耳,這個老式的志高空調確實有點年頭了,制熱的效果只能說很一般,我暗自盤算着,似乎拿定了主意。

怎麼回事呢?原來母親按照以往的慣例上街走步,回來以後在天氣非常寒冷的情況下洗澡,不小心着涼了,不想吃飯,吃什麼,吐什麼,頭疼,起身時頭還有點眩暈。我趕快諮詢遠在深圳擔任醫院業務院長的侄子小龍,給出的建議是必須做個頭部CT檢查,排除一下是否存在腦梗的風險?倔強的母親不同意,好說歹說,算是哄去了醫院,結果真是有輕微的腦梗。母親開始有點難以接受,「我怎麼會有腦梗呢?我平時身體這麼好?」

其實母親的飲食起居很講究的。經常在電視上看一些健康講座,吃一些粗糧雜麵,平時鹽味很淡,很注重葷素搭配,更注意身體的鍛煉,總是和一些老同志在一起做八段錦,心態也非常好。我也納悶,我的母親,總是健康的母親,怎麼會有輕微的腦梗呢?

母親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二年出生的。有我母親的時候,姥爺正在緊跟着陳毅元帥的部隊南征北戰,曾經當過陳毅司令員警衛的姥爺,壓根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出世。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可以想象母親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年輕的外婆帶着尚在襁褓之中的紅色嬰兒,在尚未解放的國統區,靠着怎樣的智慧躲避官兵和土匪的圍剿與迫害,應該是不得而知的。

豫東南歷來是土肥水美的重要物資集散地,這裡土匪橫行,兵痞遍地,狼煙四起,當局管理薄弱。很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人講起解放前老百姓「跑反」的故事,白天表面上是農民裝扮的土匪盤踞在各個寨子裡,一到夜裡風高月黑的時候,他們便召集起來,按照事先踩好的點,四處出擊,進行燒殺與搶掠。百姓們不敢在家睡覺,把值錢的物件和有限的糧食藏在紅薯窖,埋進土墩底下,抱着孩子、扶着老人躲進有大樹掩護的群溝里,等待火把熄滅、狗吠消停的時候,才會悄悄抬起頭,四下里觀望一陣,直到感覺安全了,才會戰戰兢兢地走出來,惶恐地回到自己家睡下,這種情況有時會連續幾天,把百姓折騰的死去活來,真真是水深火熱的苦日子。

解放後,母親在外婆的帶領下去了新疆建設兵團農七師準備享點福,過一家團圓的好日子。誰曾想,在荒無人跡的邊疆住在地窩子裡。在外公的勸說下,她們和外公一起開荒種地,外婆還在連隊裡做了婦女隊長。襟前滿是軍功章的戰鬥英雄--我的外公,打仗干農活都是一把好手,吃苦受累,一定免不了的。但是那個年代的人,精神世界豐富的,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精氣神是飽滿的。回想起母親的童年處在戰亂和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吃不飽,穿不暖,營養單一,應該是家常便飯,這也許是母親和同齡人的病根吧。

大概是母親十五歲的時候,母親全家從遙遠的邊疆回到了家鄉。當時,正處於自然災害和天災人禍並行的「大躍進」後期,轉業到老家的外公,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讓整個家庭吃上一日三餐的飽飯。為了盡孝轉業的外公,還是沒能留着太公、太婆的性命,他們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吃上一口飽飯,成為大多數唯一的渴望。正值青春期的母親又會比別人好到哪裡去呢?

已經退休多年的母親,每每感慨過去與現在的差距,總是教導我們「要珍惜現在,要知足常樂,要學會感恩。」時代不一樣,人間處處春。哪怕在辛丑年春意料峭的冷風裡,翠柳依舊發芽,紅梅依然吐蕊,油菜花照樣迎風招展!

歲月欺人,親情暖人。當大家得知母親的病情,姐姐姐夫來了,妹妹妹夫來了,兩個兄弟全家都來了。買藥的,買烏雞的,擀麵條的,燉藥湯的,噓寒的,問暖的,聊天的,問候的,母親心裡暖暖的,自覺不自覺,嘴角露出了微笑,魚尾紋緊張了起來,精神舒緩了很多。

遠在深圳、頗有建樹的小龍醫生,一天三次電話安排用藥、吃藥、食療的辦法和藥量,母親在廣東東莞打工多年的已過花甲之年的侄子、侄媳婦聞訊也打來問候電話,孫子、孫女放下手頭的工作,回到老屋陪着奶奶說話。甜膩膩的陪伴溫馨暖人的問候,無微不至的關懷,對症的藥物與食療,母親的病情終於走出了陰霾,放晴了。

為了讓逐漸年邁的父母多點健康保障,我沒有和妻子商量,一下子買了三台變頻的格力空調,直接換了堂屋的老空調,樓上索性加裝了兩台,一台給了客廳,一台給了臥室。我想,不僅讓父母暖和起來,還要讓看望父母的親友也能舒適起來,讓這個冷空氣驟降的寒春,多點親情的暖陽。[1]

作者簡介

劉峰,筆名金戈,男,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