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暖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暖泉鎮位於河北省蔚縣境內西部,東經114°26′,北緯39°48′,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與山西的省界線。暖泉鎮交通便利,東距蔚縣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廣靈縣城15公里,北距下廣線二級公路4公里。暖泉古鎮歷史悠久。由壺流河谷地發現的舊石器和眾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等考古資料可以推溯,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在暖泉一帶定居生活。同名的暖泉鎮還有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和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暖泉鎮等。

2018年8月,河北省旅遊委公布河北省旅遊扶貧示範鄉鎮示範村名單,暖泉鎮在列[1]

概要

史料記載,古鎮在堯、舜時期屬冀州,商周時屬代國,戰國時期為趙、秦等國角逐之地。秦、漢、三國、兩晉時,均屬代郡,暖泉屬平舒縣治,鎮西現存高大的封土漢墓群,便埋葬着當年的官僚顯宦。唐宋時期是漢族少數民族爭奪之地。元朝建鎮,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從此暖泉成為蔚縣西部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

暖泉鎮古城《蔚州志·渠道圖》中記載:「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東西流」,又說「其水澄清如鑒,三冬不凍,故云。」「暖泉」之名正源於此。兩泉最有名者為逢源池水,泉水經東西兩龍口相向而出,環村緩流。逢源池南為涼亭書院,書院中主體建築是一座約80米2的涼亭,泉水從地下穿亭而過,亭前有一過流水井,石砌八角形,故稱八角井。「水過涼亭八角井」是蔚縣「八大勝景」之一。泉水沿環村明渠澆灌着鎮區南的數百畝菜園和稻田,最後流入鎮區東南的壺流河水庫,數九寒天暖泉水流出1.5公里內不結冰。

被譽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縣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聞名遐邇的西古堡村,俗稱「寨堡」,座落於張家口市蔚縣暖泉鎮內,向西兩公里即是河北與山西的省界線。全村635戶,1629人。古堡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擴建、續建於明末清初。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戲樓」四大文化奇觀為一體,是古蔚州800莊堡中最為獨特,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例[2]。  

建築風格

西古堡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60米,南北長330米,(含瓮城),總面積67300平方米,合101畝。堡牆高度8至10 暖泉鎮米,下寬6至8米,上寬2至4米,主體為黃土夯築,九天閣、南北堡門等重要部位加寬加高,並用城牆磚里外築面。南北堡門布局對稱,各由兩座磚鏇門洞及磚砌堡牆構成,鏇門洞高3.5米,寬2.2米,地面用青石型材鋪成,經多年蒼桑,石板上留下了兩道很深的車轍溝。內外鏇門洞之間就是著名的瓮城形制結構。這種建築起源於戰國時期,當時吳國大將伍子胥巧妙地將其駐守的蘇州盤門建成了瓮城結構,結果越國的軍隊攻破第一道城門後被圍困在一、二道城門之間,形成瓮中做鱉之勢。西古堡南北瓮城平面均為正方形,邊長約50米,兩瓮城都朝東開門,各建有堡門一座。堡門洞外上部各鑲一石匾,南堡門刻有「西古堡」、「永盛門」、「時康熙十九年」字樣,北堡門石匾字跡因破壞嚴重無法辨認。

南瓮城內的建築物較多,有寺廟、殿堂、樓閣74間,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走進南瓮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小巧精緻、飛脊斗拱、彩繪紛呈的古戲樓,戲樓寬13米,深8.5米,獨特之處是戲樓兩側各有一耳房,造型美觀大方,同時還在有限的空間增加了戲樓的使用面積,這種設計形式在蔚縣近700座古戲樓中是獨一無二的。

從戲樓西側的磚雕垂花門進入挎院,就是經省市宗教管理部門批准的佛教活動場所——地藏寺(俗稱閻王殿)。該寺分上下兩層,天井式建築,下層建有12個全磚鏇窯洞,窯洞外觀為仿雲岡石窟北魏時期的造型,內部設計為陰曹地府18層地獄的布局。上層建有地藏殿、十殿閻君殿、鬼王殿、觀音殿、三義廟、馬神廟以及鐘鼓樓等。這些建築布局嚴謹巧妙,磚雕木刻工藝精湛,塑像壁畫栩栩如生。出廊抱廈、曲徑通幽、在占地面積不大的空間營造了一景連一景、一幕接一幕的新奇景觀。

北瓮城的古建築物主要在堡牆上,最北端的九天閣總高16.5米,是暖泉鎮內的最高點之一。從遠處看,高大雄偉的真武廟、梓潼廟、大鐘樓就像建造在藍天白雲之上。遊人進廟須經由72級陡峭的磚台階小心登攀,使人感到如走雲梯一般。只可惜這三處古建築均在「文革」中圮毀,只留下部分遺蹟

視頻

暖泉鎮 相關視頻

美麗鄉鎮暖泉鎮
航拍河北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美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