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宓
出生 193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曾宓畫集》
《八十初度》
《林間》

曾宓號三石樓主,1935年生,福建福州[1]。196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中國美協會員,浙江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3]。1984年調入浙江畫院為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參加莫斯科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作品展覽。作品入選汾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曾應邀到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講學並舉辦個展。1991年,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個展[4]

個人簡介

曾宓是中國當代文人畫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以筆墨精湛、境界高華、風格強烈而為畫壇所推崇。作品《黃土山莊》等三幅作品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1994年應

邀在慕尼黑、巴黎舉辦個展,《雪中道土》被慕尼黑博物館收藏。出版有《中國寫意畫構成藝術》等專著和多種《曾宓畫集》。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曾任浙江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出版有《中國寫意畫構成法則》、《中國寫意畫的構成藝術》、《曾宓畫集》等。

曾宓的畫,屬於中國文人畫中大寫意的一路。這是最能體現中國畫藝術特色,在表現手法上難度最大的一種畫法。它強調學養品格,講究筆墨情趣,尊

自然法則。要求畫家必須具備乘興揮寫、一氣呵成而又形神兼備的快速表現能力。

他以傳統精華為基點,將渾樸自然之趣,天人合一之境,作為自己在審美上的終極追求,因而始終以一種沉靜淡定的獨立姿態,孜孜干山川萬物、世態人生中所

孕含着的內在之美的探索,並用宿墨的黔黑蒼莽構建起自己的藝術世界。畫風沉鬱朴茂,意境幽遠深遂,氣格純淨高雅。筆墨間凝聚着真切博大的高韻

深情和坎坷嚴酷的人生體驗,一股堅貞浩然之氣激盪在畫面之中,散發出一種清奇之氣,澀重之昧,率真之趣和幽遠之思,充滿了獨特的個性魅力和神秘的生命力

量。

藝術之可貴,難在有自己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體現在中國畫裡,便是筆墨與構成。渾樸粗礪的線質,澀重幽深的墨韻,奇峻險宕的構成,這是曾宓繪畫中最具個性

的藝術特色。


在創作理念上,他提倡以骨為質,以寫為法,以文為里,以意為象。這也是中國大寫意文人畫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用筆方面,他以快速強悍的行筆方式,中鋒直

線,飽墨直入,濕筆揮灑,寫中見筆。骨力勁健雄渾,沉着酣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畫事中,用墨難於用筆」(潘天壽)。曾宓的用墨之妙,成就之高,是一致公認的。而他在宿墨上更有會心獨到的運用。

宿墨具有一種粗礪渾樸之美。這是和浮滑甜俗截然相反的美,而且生僻內斂,不僅一般人難以理解,即使畫畫的人,有的也未必能夠欣賞。這是因為要欣賞和把握這

種深層次的美,需要有相當高的文化涵養。所以黃賓虹說:畫用宿墨,畫者必須要「胸次高曠,手腕簡潔,其用宿墨重厚處,正與青綠相同。水墨之中,含帶粗滓,

不見污濁,益顯清華」。宿墨不但能使畫面有厚重感,同時還給畫面帶來清雅高華之美。

為了強化渾樸厚重的美感效應,曾宓在宿墨的運用上採取了更為極端的做法。他把渣滓顆粒更粗的濃宿墨,和水直落,潑寫結合,積破並用。實際上,他是把[[宿

墨]]和漬墨、積墨、潑墨、破墨等墨法一起混合使用, 又輔之以水漬法、沖寫法、背敷法等,並把宿墨使用的範圍擴大到整個畫面。使得宿墨的層次更為豐富,

變化吏多,拓展並深化了宿墨的表現力。這是他在墨法上的發展和貢獻。

因為積墨更濃,用水更多,所以曾必的宿墨顯得更為厚重,更具力度,同時又別有一種質實氣潔、沉鬱蒼茫的氣質。

在畫面構成上,形態的聚散、組合和筆墨之間的關係,難在既要分明又要融洽,而「融洽仍是分明,則難之又難,大名家全是此處本事(黃賓虹)」。曾宓在物象形

態的正側斜倚、變形誇張,構成組合上的高低錯落、穿插排比、疏密分布,筆墨水色的枯濕濃淡、交融互摻,特別是物象形態之間的構成組合和筆墨水色與物象結構

間的相互包容,在表現這些模糊與明確之間的微妙變化上,處理的非常完美。這些複雜多變而又相互包容的構成關係,形成了畫面各個元素之間深刻的和諧,由此所

呈現出的韻律、節奏、氣勢、轉折、張力、空白等這些由實返虛的地方,無不閃爍着畫家超乎尋常的表現才華,值得細細品味。

曾宓在立足於傳統的同時,也借鑑吸收西畫中那些能增強中國畫表現力的有益成份,來充實豐富自己的畫面構成。如在構圖上簡化層次,取近中景來加強視覺張力;

用色彩加墨敷染營造環境氣氛;以烘托襯染手法完善背景和邊角的處理,並適當地表現一些光感效果等。這些手法的使用,使他的畫面構成更為新穎,拉開了與傳統

國畫的距離,在視覺傳達上更具現代感。

「高手不從時尚體,好詩只道眼邊情」。善於從身邊生活中捕捉亮點、發掘新意,在題材取向上不拘一格,是曾宓創作上的又一特色。山水花鳥之外,市井犬馬、歌

舞聲色、修瓦踢球、書齋酒肆,乃至水墨裸女,無不形立於曾宓的筆端,比他的山水更富有情趣。尤其是那些水墨人體,畫得如此優雅脫俗,平朴自然,令人嘆為觀

止。這不僅拓寬了文人畫的題材範圍,也體現了他獨特而開闊的視野以及駕馭筆墨表現生活的高超水平。而他在人物花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甚至遠遠超過那些專攻

這些門類的畫家,博得了陸儼少、陸抑非先生等前輩畫家的由衷讚譽。

曾宓的創作,把文人畫的隨性而發、落墨成章、直抒胸臆的縱情揮灑。與學院派的嚴謹不苟連接起來,簡約而不空疏,豪放而不離法度,厚重又不失瀟灑。有筆

墨,有生活,更有個性化的充分表達。達到了充實空靈兼而有之的完美之境。

他對筆線、宿墨及水與色彩的出色運用,將水墨的高雅純淨和現代的構成表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傳統精神,又有現代新意,體現了中國文人畫豐富的表現力和

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代一位著名畫家說過,藝術分兩類:一類是小道,炫人眼目;一類是大道,撼人心魄。曾宓的畫,無疑屬於藝術的大道。他的大畫雄強磅磋,撼人心魄,小畫空靈見性,意味雋。他的那些新穎有力、渾樸自然的精彩之作,無論從筆墨構成,還是意趣境界,都代表了文人畫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達到的水平與高度。

作品風格

曾宓先生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畫家,他的中國畫吸收了黃賓虹、蒲華、林風眠的技法,筆墨簡約,畫境高妙。尤其在水和宿墨以及筆線的應用上生動自如,在中國

水墨寫意方面成就非常突出。他的藝術,吸取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達到「三和諧」的境界:即「心與手的和諧」、「技與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

諧」。古人講:「畫為心畫,書為心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個和諧的問題。要做到和諧的境界是非常難的,有的畫家畫了一輩子的畫,到最後還是解決不了筆與墨的

和諧、墨與色的和諧、心裡想畫的與手上表現出來的和諧。心與手的和諧解決了,還是第一步。心有高低之分,它的標準就是一個品字,中國畫講究一個品字。品有

多種,曾宓先生的藝術個性是推崇天人合一的道家逸品,在曾先生的繪畫中,回歸自然、崇尚自然隨處可見。道有陰陽兩種極性,那麼顯然曾宓的藝術是屬於陰的極

性,這點和八大山人、黃賓虹的藝術極性是一樣的。陰的極性具有滋養潤和的特性,所以這一類型畫家的畫能讓人的心靜下來,撫慰、滋養人的心靈。

藝術特色

藝術之可貴,難在有自己獨特鮮明的語言風格。體現在中國畫裡,便是筆墨與構成。渾樸粗礪的線質,澀重幽深的墨韻,奇峻險宕的構成,這是曾宓繪畫中最具個性

的藝術特色。

在創作理念上,他提倡以骨為質,以寫為法,以文為里,以意為象。這也是中國大寫意文人畫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用筆方面,他以快速強悍的行筆方式,中鋒直

線,飽墨直入,濕筆揮灑,寫中見筆。骨力勁健雄渾,沉着酣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畫事中,用墨難於用筆」(潘天壽)。曾宓的用墨之妙,成就之高,是一致公認的。而他在宿墨上更有會心獨到的運用。

宿墨具有一種粗礪渾樸之美。這是和浮滑甜俗截然相反的美,而且生僻內斂,不僅一般人難以理解,即使畫畫的人,有的也未必能夠欣賞。這是因為要欣賞和把握這

種深層次的美,需要有相當高的文化涵養。所以黃賓虹說:畫用宿墨,畫者必須要「胸次高曠,手腕簡潔,其用宿墨重厚處,正與青綠相同。水墨之中,含帶粗滓,

不見污濁,益顯清華」。宿墨不但能使畫面有厚重感,同時還給畫面帶來清雅高華之美。

人物評價


曾宓先生是一位極有藝術個性的畫家。在藝木的道路上,他沉迷其中,獨闢蹊徑,孜孜以求,義無反顧,經數十年的磨礪探索,終以曠世的境界、深厚的修養,高逸

的品格,特有的筆墨,把山川萬物之趣付於筆端,把天人合一之境寓於其中,形成自己的鮮明風格,成為當代中國畫壇的大家。本次展覽展出的新作,又一次展現了

曾宓先生迷人的藝術風采。

曾宓先生的筆墨功夫是最令人稱道的,作為當代文人畫傑出的代表性人物,他對筆墨的把握和揮灑幾乎到了隨心所欲、爐人純青的地步。他把中國畫的隨緣化,發揮

到了極致。任憑想象的馳騁,聽由感覺的演化,「五法」兼施,「七墨」並用,尤其是宿墨的運用,堪稱出神入化。這就使得他的作品呈現變化無窮、厚重高華之

美。不僅很好地承傳了前人如黃賓虹、潘大壽的文脈畫風,更有自己的個性和超越。曾宓先生的這一藝術特色在展覽中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

視頻

男子花2萬買扇子,稱扇面是曾宓所畫,專家看後直接「估價」20元上傳於 2019-10-07

參考來源

  1. 曾宓號三石樓主,1935年生,福建福州人,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1... - 2020-10-26
  2. 196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孔夫子舊書網 - book.kongfz.com/4... - 2020-6-24
  3. 浙江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孔夫子拍賣網 - www.kongfz.cn/2... - 2017-9-13
  4. 1991年,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個展,愛問知識人 - iask.sina.com.cn/b... - 201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