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銑(1509~1548),字子重,浙江台州黃巖縣(今黃巖區)人,父曾賈。12歲出口成章,父經商結識江都(今揚州)好友,托友攜江都延師授課,落籍江都。
中文名 曾銑 出生地 浙江台州黃巖縣 逝世日期 1548 別 名 子重 出生日期 1509 職 業 福建長樂知縣 目 錄 1基本內容 發明曾式地雷典故 1基本內容編輯 曾銑於明嘉靖八年(1529)進士,始任福建長樂知縣,任滿升御史。初入遼東,即平定遼陽兵變,將遼陽的趙劓兒、廣寧的於蠻兒及撫順叛卒等頭目,悉斬諸首惡,懸首邊城,全遼大定。朝廷擢曾銑為大理寺丞,遷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平定劉儀,上疏說:「民貧不堪重役,請以招集義勇編入,均徭免其雜役。」山東安定,升副都御史。自明英宗「土木之變」後,蒙古各酋長相互拼殺,其中俺答勢力較強,統一了各部落,控制了漠南,擁有騎兵十萬,時常侵掠明朝邊境。曾銑請示朝廷修築了臨清外城。工畢,進副都御史。今山東曲阜孔廟的前廳懸匾「太和元氣」即為曾銑手跡,署銜為山東巡撫、右副都御史。曾銑在山東三年,後受命巡撫山西,修邊牆,制火器,在浮圖谷與俺答較量之中獲全勝。「經歲寇不犯邊,朝廷以為功,進兵部侍郎,巡撫如故。」嘉靖二十一年起,俺答屢入陝西、山西,邊民不勝其擾。
嘉靖二十五年(1546),朝廷調曾銑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以數千之兵拒俺答10萬鐵騎於塞門,命參將李珍襲馬梁山大營,迫其退兵。同年上疏收復河套,建議不拘一格選拔將領;引黃河水防旱澇,又可限制俺答騎兵。帝准奏,撥銀20萬兩,並罷免反對收復河套的延綏、陝西、寧夏巡撫。次年春,曾銑修築邊牆,出兵河套,拒俺答求和。六月,調集各路總兵圍殲,俺答被迫移營過河。曾銑治軍嚴明,副總兵蕭漢敗績,銑疏諸將罪,按律懲治。此後總兵仇鸞貽誤戰機,也被曾銑所劾而奪職入獄。《明史》說曾銑「有膽略,長於用兵」。一歲除夜,曾銑突然命令將領出擊,而塞上並無警報。此時將領們正在飲酒,不想出戰,就賄賂曾銑身邊的通信兵,通過其妾求情。曾銑立斬說情的小兵。諸將不得已披甲連夜出戰,果然遇到敵寇,擊敗之。次日,諸將問其緣故,銑笑曰:「見烏鵲非時噪,故知之耳。」諸將大服。曾銑「色有冰霜,言笑甚寡,長不過中人,其忠勇特立,沉毅善謀」。為山東巡撫就有復套之念,每談及蒙騎踐踏中原,「怒發裂眥而中夜不寢」。後為三邊總督,志在復套,親自規劃,天下士人無不倚席以待。
八月,曾銑再上《重論復河套疏》說:「中國不患無兵,而患不練兵。復套之費,不過宣(府)大(同)一年之費。敵之所以侵軼無忌者,為其視中原之無人也。」此時陝西澄城山崩,嘉靖疑為上天示警,疑慮復套之舉。 權臣嚴嵩見帝害怕「土木之變」重演,發動言官上疏收復河套會「輕啟邊釁」;並勾通仇鸞,誣曾銑掩敗不報,剋扣軍餉,賄賂首輔夏言。帝先罷夏言,命廷臣議曾銑之罪。吏部、禮部、都御史等上奏罪不可免。
嘉靖二十七年一月,夏言、曾銑入獄,六月,三法司以律無正條,且比守邊將帥失陷城寨者論斬,但帝必依正條,又重擬交結近侍律斬,妻與子流放二千里。曾銑臨刑賦詩:「袁公本為百年計,晁錯翻罹七國危」。部將李珍被毒死,夏言亦遭斬刑。曾銑幕下王環千里護送曾妻及二幼子到流放地陝西漢中的城固。銑廉,既歿,家無餘資。史稱此案「天下聞而冤之」。隆慶元年(1567),給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問上疏為曾銑雪冤。帝詔贈兵部尚書,諡襄愍,歸葬江都。王環將曾銑的妻子送回揚州,酬之金帛,不顧而去。萬曆中期,從御史周磐上疏建祠,准旨在陝西建祠,黃巖縣城建「三邊總制坊」和「曾銑節制三陲坊」。今遺故居「曾銑巷」。
曾銑冤案始末
曾銑倡議收復河套,即使不合政府大臣的意願,也屬不同政見,而不致死罪。七十餘年後的天啟年間,同樣反對收復河套的首輔大學士朱國楨,認為曾銑「功雖未就,其志可哀」。曾銑被害罪名是犯「交結近侍官員律」。手握兵權的邊關將領與內廷大臣私下交接犯封建朝廷的大忌。奸相嚴嵩深諳此道,為羅織罪名置首輔夏言於死地,從曾銑着手。被曾銑劾奏下獄的甘肅總兵仇鸞是嚴嵩的同黨。嚴嵩知道曾銑與同鄉蘇綱關係密切,而蘇綱的女兒是夏言的繼妻。嚴嵩代仇鸞於獄中草疏,誣陷曾銑掩蓋敗績不報,剋扣軍餉巨萬,派遣其子曾淳通過蘇綱賄賂首輔夏言,「交關為奸利」。仇鸞之上疏完全是無中生有,史稱「其言絕無左驗」。而嘉靖帝完全相信仇鸞的誣陷之詞,立即下詔逮捕了曾淳和蘇綱。及銑至,嘉靖親擬「當銑交接近侍律斬,妻子流兩千里,即日行刑。」曾銑一案是明代的大冤案。史稱「銑廉,既歿,家無餘資。」曾銑自任山東巡撫至後為三邊總督,復套之念由來已久。當時人稱「聞其所制火車地炮等攻具數萬,皆可用」,「規畫措置,種種次第,公非寡謀而輕發者也」。這樣一代名將成為殘酷政治鬥爭和嘉靖陰損乖張脾氣的無辜犧牲品。據明世宗帝紀記載,曾銑死後的十餘年間,邊境從不寧靜。
發明曾式地雷典故 韃靼人多為騎兵,為了能用步兵制勝,曾銑購置了大批戰車,雙方交戰時,他將戰車環立布陣,在車上配置一定數量的弓箭手,車四周復設士兵。當韃靼騎兵來襲時,戰車上弓箭手矢發如雨,戰車四周的士兵見機斬馬足,挑騎兵。因而,曾銑能每戰必勝,韃靼無不敗北,驚呼曾銑之兵為「天兵」。
曾銑還善於運用火炮殺敵。一次韃靼人來圍城,只見城門口立一高高木架,架上木偶載歌載舞,而全城卻偃旗息鼓,沒有一絲動靜。這立即引起了韃靼人的警覺,便不敢貿然攻城。而士兵卻感到好奇,紛紛聚集在一起觀望,因而,一時人聲嘈雜,紛亂不已。突然間,只聽城中軍號突起,架上巨炮先發,緊接着,城樓各處火炮齊鳴,於是,圍觀的韃靼士兵被轟得落花流水。而這時,城內士兵又隨之而出,斬獲敵人無數。
曾銑還自己創建了一種叫做「慢炮」的火器,就猶如當今的手榴彈一般。其「炮」圓如斗,外纏五色裝飾,中設機關,內藏火線。戰時,扔在對方進攻的路上。韃靼人見了甚是驚奇,不知為何物,便環立觀看。誰知,早已點燃的火線頃刻燒到盡頭,火藥爆炸,死傷者甚眾。韃靼人稱為「神物」,竟稱曾銑為「曾爺爺」。
曾銑還是地雷的發明者。據史載,「曾」式地雷是這樣的:「穴地丈余,藏火藥於中,以後覆四周,更覆以沙,令與地平。伏火繩於下,系發機於地面人不注意處。過者蹴機,則火墜藥發,石飛墜殺,敵驚為神。」
王環義舉
王環是滄州回族人,「虬髯鐵面,負膂力善騎射」,曾銑聞其勇,招入帳下,讓其教兵士射箭。曾銑被捕入獄後,托王環照顧其妻兒:「上怒甚,死自吾分。顧吾妻子奈何流落邊鄙,為溝中瘠乎。」王環流淚回答:「公無憂也,某力能致之歸。」曾銑死,妻、子流放陝西漢中的城固。王環用小車載夫人與其二子從小路護送發配地。白天為曾妻、子準備湯粥,夜裡露宿在旅店外,幾千里不懈。20年後,曾銑沉冤昭雪歸葬江都。王環又將曾銑的妻、子護送回揚州,「酬之金帛,不顧而去」。曾銑可為識士,託付得人。
目錄
參考資料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9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