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朗孜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朗孜廈
圖片來自sogou

朗孜廈[1][2](སྣང་རྩེ་ཤག),原譯朗仔轄[3],是清代拉薩的城市管理機構,原址位於今拉薩市城關區八廓街北段的一座三層藏式建築,南為大昭寺,建築面積約為720平方米。因原為堆龍朗孜第巴的居所而得名。

說明

朗孜廈原為清朝時西藏噶廈在拉薩所設的司法機構,管理拉薩市區的社會治安、衛生,負責徵收拉薩90家青稞酒店鋪的營業稅,並負責對所轄範圍內犯人進行判決、監管。朗孜廈附設有9間獄房,也是拉薩著名的監獄。朗孜廈大門設於二樓,一樓為地牢,除殺人案需報噶廈處理外,其餘地牢犯人均可隨意處置。二樓為普通監獄,三樓為辦公場所。

朗孜廈的長官為五品米本二人,由噶廈擬定經達賴喇嘛同意後任命,米本下設有文書一人、管理人員二名、房管員一人、警察連長一名、警員二十餘名。朗仔轄以其刑罰的原始和殘酷聞名。據記載,朗孜廈還負責為拉薩各藏傳佛教寺院提供宗教儀式中需要的各種人體器官血液排泄物

朗孜廈始建於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在位時期,在七世達賴時期成為司法機構,1959年3月十四世達賴喇嘛出逃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閉,後進行過多次修繕,今闢為博物館

著名囚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