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光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光法師 |
本名;本光法師 字號;法名本光,號廢明 出生地;四川省平武縣 出生時間;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〇六年) |
本光法師俗家姓楊,名乃光,出家後法名本光,號廢明,四川省平武縣人,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〇六年)出生。他的父親為川北名儒,素為鄉里所敬重, 本光自幼循序就學,以家學淵源故,亦長於國學及文史。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本光負笈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讀到三年級時,以研究宗教哲學而涉及佛學,自此接觸到佛法。他研究愈深入,讀佛法之博大精微愈為傾心,因而萌生出家之想。[1]
人物生平
乃於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投入普陀山法雨寺出家,時年二十二歲。翌年受具戒於天童寺,戒師為禪定和尚。圓戒後返回普陀山法雨寺,專心研究經典。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負笈武漢,入世界佛學院圖書館研究部,依法舫法師研究經典。世界佛學院,是太虛大師於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自歐美弘化歸來後成立的機構,院址即設於武昌佛學院的舊址內。初由唐大圓居士為籌備主任,是時武昌佛學院一部房舍,為軍方借用,為能全面展開推動,乃命法舫以武昌佛學院原有圖書,成立圖書館,設研究部。初入院研究者,有妙闊、塵空等人。[2]
後來法舫法師奉太虛大師之召,一度到北京的柏林寺教理院任教,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年)回到武昌,在圖書館中恢復了早年的研究部,集中優秀的僧青年從事佛學研究。這些研究員多是閩南、柏林、九華山等各地佛學院的畢業生,或曾在佛學院任過教師的青年法師。如談玄、葦舫、塵空、印順、寂安、清虛、敏智、守志等,只有本光是由普陀山而來的。這些研究員,都是佛門中的精英,後來各弘化一方,為佛門法將。
本光法師在世界佛學院的研究部研究三年,奉太虛大師之命回到四川,於重慶北碚的漢藏教理院任教。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戰爭開始。八月中旬,太虛大師 達武漢,為研究員講「新與融貫」,於八月下旬,應重緇素之請,偕法尊乘民風輪進入四川。時本光仍在教理院任教,《太虛大師年譜》記述曰∶
三十一日,大師抵渝。王曉西、費孟余、孔葆滋、定九、嚴定、塵空、本光、雪松、悅西等來迎。
本光法師在漢藏教理院任教期間,於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年),受金陵大學之聘,到校講授《比較宗教學》(時以日寇侵華,金陵大學遷校重慶)。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後,受聘為四川佛學院主講兼訓導主任。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日寇戰敗投降,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移錫上海靜安寺,充任班首,兼靜安佛學院法明學會主講法師。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本光於一九五〇年後,以四川人在滬不合規定,被遣返原籍四川,下放農村參加勞動生活。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更是飽受衝擊,屢遭調查批鬥,命若懸絲,他以佛家的忍辱波羅蜜應之,一切逆來順受,渡過艱苦的十年。在十年「浩劫」期間,他仍堅守出家人的本分,獨身、素食,暗中修行不輟。一九七八年,落實宗教政策,時本光老法師已年逾古稀。他重返寺院,恢復僧裝,駐錫成都昭覺寺,參學者盈門,老和尚隨緣開示,皈依座下者為數極多。一九九二年以老衰示寂,世壽八十七歲,僧臘六十五夏,戒臘六十四。
修為
本光老法師一生深入經藏,從事佛學研究,他不事攀緣、不做住持、不收弟子,亦不擔任佛教中職位,唯以修行及研究教理是務。
著作
本光法師是佛門大德,又是周易傳人。他是佛家易學--方山易的傳人。法師圓寂後,他的門人將其部分著作搜集整理為《禪與易--周易禪觀頓悟指要》一書。另有方山易學秘笈,等來日因緣成熟在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