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道法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本道法師

中文名;本道法師

別名;慈悲王

國籍;中國

出生地;福建省建甌浦城縣

出生日期;1898

逝世日期;1987年

本道法師(1898~1987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佛教界,本道老和尚有"慈悲王"的稱號(宏船老和尚號稱福報王),由"慈悲王"這個稱號,就可知本老的為人。本道和尚俗家姓鄭,出家後法號澤開,字本道,福建建甌浦城縣人。[1]

生涯

本道法師生於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父維新公經營商業,母郭氏是虔誠的佛教徒。本師少年時依母念佛,常隨母入佛寺禮佛,從僧侶學習經典。年長之後,隨著父親經商,而學佛不輟。三十歲那一年,因為同鄉中有一位出家的法師歸里探親,本師有機會與之晤談,詢問法師:"出家樂乎?"法師稱出家甚樂。再問:"樂在何處?"法師答曰:"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繼而為之說生死解脫法門,乃觸發本師出家修道之心,即於是年(一九二七年),在建寧寶蓮寺,禮世宗和尚座下剃度出家,現沙彌相,學習佛門儀軌。

離寺參訪

三十三歲,他到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為圓瑛法師,圓老以本師器宇不凡,對他頗為器重。受具後留在天童,即入禪堂參究向上事。住禪堂三年,本師三十六歲,於一九三二年,離寺行腳參訪,在滬杭甬一帶,遍參名剎,親近善知識,並朝禮普陀山觀音大士聖跡。參訪年余,返回閩南。

南渡緬甸

一九三五年秋,本師隨著華智法師南渡緬甸,住十方觀音寺,發心禮拜大金塔。翌年,復同華師到南洋檳城,駐錫檳城佛學院,在院中禮《法華經》,先後八載。一九四四年夏,慈航法師初膺檳城洪福寺住持,延本師為監院。一九四五年,新加坡毗盧寺住持雪山法師,在金馬侖創建三寶寺,延請演本老法師為住持,演老亦約請本師為監院,以為輔佐。一九四八年,慈航法師應台灣圓光寺妙果和尚之請,赴台灣創辦佛學院,本師乃接任洪福寺住持。

在檳榔嶼近海有一個小島,距檳城有半小時的船程,名叫本寇山。山上有一所麻瘋病院,住了一千多名病人。麻瘋病是終生難愈的疾病,麻瘋病人也是沒有人生希望的最可憐之人。本師聞知這種情形,他到病院察看,繼而就定期到病院弘法,給病人以安慰及希望,這是大慈大悲的法施及無畏施。後來,他出資在山上興建了一處佛堂,命名曰"般若院",為麻瘋病人禮佛誦經之所,三百多名患者皈依三寶,修行淨業。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有一所"雙溪麻瘋院",住了三千多名麻瘋病人,本師於興建木寇山般若院之後,也定期到雙溪麻瘋院弘化。一九五四年,本師在那裡又興建"佛教靜修院",有六、七百病人皈依三寶,受到佛光沐照。吉隆坡距檳城有五、六個小時的車程,本師經常往返於檳城與吉隆坡之間,定期講經說法,化導病患。病患視本師如菩薩,對他恭敬信賴。他常年和麻瘋人相處,關心他的弟子們勸告他:"師父要注意一點,麻瘋病是會傳染的。"本師說:"如果是宿世業因,要躲避也躲避不了。"他依然與病人同飲同食,照顧病人二十餘年也沒有被傳染。

"世界佛教友誼會"

一九五〇年五月,本師參加檳城佛教代表團,出席在錫蘭召開的第一屆"世界佛教友誼會",會後並朝拜印度八大聖地。一九五七年,金馬侖三寶寺住持演本老法師圓寂,本師繼任為三寶寺住持,繼承演老遺志,重建三寶寺,使三寶寺成為金馬侖的名勝佛剎。未幾,星洲武吉知嗎的毗盧寺住持雪山法師圓寂,遺命請本道繼任,這樣本師又接任了毗盧寺住持。本師接任之後,即擴建毗盧殿,供奉丈六金身的毗盧佛像及千佛全堂。繼之在新加坡籌建般若念佛堂,讓該地的麻瘋病人也有禮佛修持的場所,俾一千數百名麻瘋病人,得以認識佛法,種植菩提種子。

"馬來亞聯邦佛教總會"

一九五九年,本師與檳城的諸山長老竺摩、龍輝、廣余、如賢、真果、清亮等,發起組織"馬來亞聯邦佛教總會",本師當選董事。一九六一年被推為佛總副主席,接著他協助主席竺摩法師,推動籌建佛總會所的工作。一九六五年,在檳城車水路買下四萬。余尺的土地,一九七〇年巍峨壯觀的會所建築完成。

"世界華僧大會"

本師慈悲喜舍,道譽日隆。一九六一年,被選為新加坡佛教總會副主席。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台灣佛教界召開"世界華僧大會",本師被推為馬來西亞佛教代表團團長及新加坡佛教代表團名譽團長,率領團員回國出席大會,並參加國父百年誕辰慶典。在台灣,代表團受到中國佛教會及政府的聯合招待,遊覽全省名勝,也參觀了蔣中正總統主持的陸空軍聯合演習。華僧大會閉幕後,本師偕隆根性仁二位法師,及菲律賓唯慈法師台北慧日講堂的印海法師,一同到香港訪問大嶼山的海仁長老、鹿野苑的明常長老等,而後返回星洲。

一九六七年,本老七十高齡,十二月二十六日(夏曆十一月二十五日)是他的七秩誕辰,門下緇素弟子,為他舉行祝壽盛會。七十歲以後,身體頗為硬朗,講經弘法不輟。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本老八十壽辰之期,特請台灣印順導師,到新加坡毗盧寺,傳授三壇大戒。八十歲以後,健康逐漸衰退,經常纏綿病榻。一九八七年五月八日,示寂於檳城,世壽九十一歲,僧臘六十一夏,戒臘五十八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