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葉·比諾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Juliette Binoche 朱麗葉·比諾什 | |
---|---|
女演員 | |
暱稱 | La Binoche |
國籍 | 法國 |
出生 |
法國 巴黎 | 1964年3月9日
職業 |
演員 畫家 舞蹈者 社會活動家 |
語言 |
法語 英語 |
教育程度 | Vera Gregh |
兒女 |
Raphaël (1993~,父André Halle) Hana (1999~,父Benoît Magimel ) |
父母 |
Jean-Marie Binoche Monique Stalens |
親屬 | Marion (姊妹) |
出道日期 | 1983年 |
出道作品 | Liberty Belle |
著名角色 | |
活躍年代 | 1983年~ |
朱麗葉·比諾什(法語:Juliette Binoche ,1964年3月9日-),法國女演員、藝術家和舞蹈家。由於出身藝術背景,畢諾許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上表演課程,並在劇場演出,後來便投身進電影演出;她演出超過四十部電影,橫跨英法語電影,並曾與許多電影大師合作,包括尚盧·高達、李歐·卡霍、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麥可·漢內克、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侯孝賢和大衛·柯能堡。
1993年,她因演出《藍色情挑》而在威尼斯影展和凱撒電影獎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96年,她以英語片《英倫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和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成為第二位獲得奧斯卡獎的法國演員,她之後更以《濃情巧克力》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茱麗葉·畢諾許因演出阿巴斯執導的《愛情對白》獲得坎城演展最佳女演員獎,成為影史上第一位達成影展大滿貫影后(坎城、威尼斯和柏林影展)紀錄的女演員。[1]
私人生活
家庭背景
茱麗葉·畢諾許的父親讓-馬里·畢諾許是一位導演、演員和雕刻家,擁有1/8葡萄牙-巴西血統,並曾在摩洛哥生活一段時間;母親Monique Yvette Stalens則是一位老師、導演和演員,出生在波蘭琴斯托霍瓦[2];外祖父Andre Stalens是法裔波蘭人,外祖母Julia Helena Młynarczyk則是本土波蘭人,祖父母在波蘭皆為演員,兩人在二戰期間被納粹歸類為知識分子而被關進奧斯威辛集中營。[3]
早年
茱麗葉·畢諾許出生於巴黎,四歲時父母離婚後,姊妹倆被送往寄宿學校;在她們成長時期,學校的假期都是回去與外祖母度過,與父母反而極少接觸。[4]她在青少女時期便開始在業餘的劇場表演,她後來進入國立巴黎高等戲劇藝術學院(CNSAD)主修表演,但很快地就因為不喜歡那裡的課程而離開學校。隨後畢諾許加入一個劇團擔任經紀人,隨他們巡迴歐洲表演[5],而後開始在電視台的電視電影裡演出。
政治立場與行動主義
2006年,畢諾許參加了一個由無國界記者發起的抗議活動,支持在巴格達被綁架的美國記者Jill Carroll和兩名伊拉克記者。[6]
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中,畢諾許公開支持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左翼候選人若澤·博韋[7],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後來當選總統的右翼政治人物尼古拉·薩科齊的治理方式,認為他正在使法國變成一個君主制國家。[8]
2010年,她與珍·柏金、伊莎貝艾珍妮、伊萬·阿達勒等名人參加了一個移工團體RESF發起的活動,要法國社會正視無證勞工所面臨的稅制和合法性問題。[9]同年,畢諾許還參加無國界記者組織和希林·伊巴迪發起的聯署,抗議伊朗政府逮捕和拘留那些抗議伊朗綠色革命滿周年的記者和民眾。
第63屆坎城影展,畢諾許在其電影《愛情對白》首映記者會上獲悉被監禁在埃溫監獄的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正在絕食後,隔天她出席了一場要求伊朗當局立刻釋放帕納希的記者會,她當場唸了一封給伊朗政府的公開信,表示帕納希的囚禁是「未受承認和無法忍受的」;在頒獎典禮上畢諾許獲頒最佳女演員獎,她上台時手持「釋放帕納希」標語。[10]
電影作品
年分 | 電影 | 導演 | 備註 |
---|---|---|---|
1985 | 《萬福瑪利亞》 Je vous salue, Marie |
尚盧·高達 | (第35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
《 激情密約 》 Rendez-vous |
安德烈·泰希內 | (第38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
1986 | 《壞痞子》 Mauvais Sang |
李歐·卡霍 | (第37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88 | 《情陷布拉格》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
菲力普·考夫曼 | |
1991 |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
李歐·卡霍 |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92 | 《 烈火情人 》 Damage |
路易·馬盧 |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93 | 《藍色情挑》 Trois Couleurs : Bleu |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 (第50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
1996 | 《英倫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
安東尼·明格拉 | (第47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電影女配角 提名-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 提名-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
《 巴黎情人,紐約沙發 》 A Couch in New York |
香妲·艾克曼 | ||
1998 | 《 甜蜜愛麗絲 》 Alice et Martin |
安德烈·泰希內 | |
2000 | 《 濃情巧克力 }》 Chocolat |
萊思·霍斯壯 | (第51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提名-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 |
《 巴黎浮世繪 》 Code inconnu :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 |
麥可·漢內克 | (第53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 |
《 雪地裡的情人 》 La veuve de Saint-Pierre |
巴提斯·勒貢特 |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
2004 | 《 心靈夢土 》 In My Country |
約翰·鮑曼 | (第54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
2005 | 《隱藏攝影機》 Caché |
麥可·漢內克 | (第58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提名-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女演員 |
《 瑪利亞再生 》 Mary |
阿貝爾·費拉拉 | (第62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 |
2006 | 《勝利廣場》 Place des Victoires |
諏訪敦彥 | (多段式電影《巴黎我愛你》其中一段) |
2007 | 《 老爸行不行 》 Dan in Real Life |
彼得·海吉斯 | |
《紅氣球》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
侯孝賢 | ||
《被遺忘在加薩走廊的少女 》 Désengagement |
艾莫斯·吉泰 | ||
2008 | 《巴黎愛情故事 》 Paris |
塞德里克·柯拉皮許 | |
《夏日時光》 L'Heure d'été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 ||
《希林公主 》 شیرین |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 ||
2010 | 《 愛情對白 》 Copie conforme |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 | (第63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
2011 | 《 無人之子 》 The Son of No One |
蒂托·蒙蒂爾 | |
《 裸色告白 》 Elles |
瑪寇札塔·叔莫斯卡 | ||
2012 | 《 夢遊大都會 》 Cosmopolis |
大衛·柯能堡 | (第65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
《 回到初相遇 》 La Vie d'une autre |
希薇·泰絲特 | ||
2013 | 《最後的卡蜜兒 》 Camille Claudel 1915 |
布魯諾·杜蒙 | (第63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盧米埃獎最佳女演員獎 |
《一千次晚安》 A Thousand Times Good Night |
艾瑞克·波貝 | ||
《 字畫情緣 》 Words and Pictures |
佛瑞德·薛比西 | ||
2014 | 《哥吉拉》 Godzilla |
蓋瑞斯·愛德華 | |
《 星光雲寂 》 Clouds of Sils Maria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 (第67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盧米埃獎最佳女演員獎 | |
2015 | 《33:重生奇蹟》 Los 33 |
派翠西亞·里根 | |
《 黑夜不要來 》 Nadie quiere la noche |
伊莎貝拉·庫謝特 | (第65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哥雅獎最佳女主角 | |
《 西西里的漫長等待 》 L'attesa |
皮耶羅·梅西拿 | (第72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提名-大衛獎最佳女主角 | |
2016 | 《魔愛食人灣 》 Ma Loute |
布魯諾·杜蒙 | (第69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 |
《 波麗娜 》 Polina, danser sa vie |
安傑林·普雷祖卡 、Valérie Müller | ||
2017 | 《攻殼機動隊》 Ghost in the Shell |
魯伯特·山德斯 | |
《 辣媽好孕到 》 Telle mère, telle fille |
娜歐蜜·賽格莉歐 | ||
《 我心渴望的陽光 》 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 |
克萊兒·德尼 | 提名-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提名-盧米埃獎最佳女演員獎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
2018 | 《聖草之愛》 Vision |
河瀨直美 | |
《非·虛構情事 》 Doubles vies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 (第75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 |
《黑洞迷情》 High Life |
克萊兒·德尼 | ||
2019 | 《你都知道的》 Celle que vous croyez |
薩菲·內布 | (後製中) |
《空房子》 La maison vide |
巴提斯·勒貢特 | (前製中) | |
《真相》 La Vérité |
是枝裕和 | (前製中) |
參考資料
- ↑ 愛情對白(開眼電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2-24.
- ↑ Juliette Binoche Biography Filmreference.com. Retrieved 18 April 2011
- ↑ Częstochowa & Juliette Binoche : Summary. Womkat.edu.pl. [19 April 2014].
- ↑ Imagine...: Dangerous Liaisons, When Akram met Juliette; Yentob, Alan; 14 October 2008. Retrieved 18 April 2011
- ↑ Juliette Binoche Biography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18 April 2011
- ↑ Paris demonstration in support of Jill Carroll and two Iraqi journalists held hostage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En.rsf.org. [2 August 2011].
- ↑ Bobo-démago : Binoche aime Bové. Novopress. Rivarol (magazine). 6 April 2007.[失效連結]
- ↑ Martínez, Angélica. Julitte Binoche: "Sarkozy es un nuevo Napoléon". 18 March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June 2008).
- ↑ Juliette Binoche, Antoine de Caunes, Guy Bedos, Josiane Balasko... Une bande de Rois formidables!. purepeople.com. 7 January 2010 [19 April 2014] (法語).
- ↑ Cannes' shocker: "Uncle Boonmee" wins – Film Sal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5-28.. Salon.com (23 May 2010). Retrieved 7 Januar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