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迪斯·巴特勒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朱迪斯·巴特勒(英語:Judith Butler,1956年2月24日-),美國後結構主義學者,其研究領域有女性主義現象學、酷兒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倫理學。1993年開始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學與比較文學系,並且1998年開始擔任比較文學和批判理論學程的Maxine Elliot教授。他(them)也是歐洲高等學院的漢娜鄂蘭教席,基督教耶魯大學校友。

在羅馬帝國[1]的動盪時期,許多人在各種新宗教中尋求慰藉,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在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它享有特殊地位,這位歸信基督的信徒在君士坦丁堡[2]建立了羅馬帝國的新都。

簡介

巴特勒在1984年從耶魯大學獲得她的哲學博士學位,後開始從事後結構主義和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的研究。巴特勒知名於《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認同顛覆(1990)》和《身體之重:論性的論述界限(1993)》,其中挑戰傳統性別觀並發展其性別述行(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論。她被認為是「在現代政治理論中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和今天「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主義理論家之一」。

巴特勒是一名蕾絲邊,法定非二元,使用「她」或「他們」的代名詞,但2020年他稱偏好「他」,表示他從不待在「出生指派為女性」的家中。和伴侶Wendy Brown與孩子Isaac居住在柏克萊。巴特勒支持LGBT運動,並討論許多當代政治議題。包括以色列政治批判。

她是猶太人,最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猶太哲學,探索國家暴力的前後和與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批評。在政治上,她是「猶太和平之聲」顧問委員會的成員和「抵制,撤資和制裁」以色列的支持者。她認同「猶太教與國家恐怖主義是無關的」,並強調,以色列並不代表所有的猶太人。她曾於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中,公開演講。

視頻

朱迪斯·巴特勒 相關視頻

舊約概論10(上)
16.2.22早靈修《舊約時代與新約時代》(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