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杉林溪鎧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杉林溪鎧蘭

中文名:杉林溪鎧蘭

拼 音:shān lín xī kǎi lán

學 名:Corybas himalaicus

(King & Pantl.) Schltr.

界:植物界

亞 界:綠色植物亞界

總 門:輪藻總門

門: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亞 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綱: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亞 綱:百合亞綱

超 目:天門冬超目

目:天門冬目

科:蘭科

屬:鎧蘭屬

種:杉林溪鎧蘭

杉林溪鎧蘭(shān lín xī kǎi lán,學名 Corybas himalaicus (King & Pantling) Schlechter,俗名:喜馬拉雅鎧蘭,異名:Corybas shanlinshiensis Corybas purpureus Corysanthes himalaica ), 蘭科鎧蘭屬植物,產於雲南省騰衝[1]

簡介

騰衝首次發現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兩種鎧蘭屬植物 2020-07-17 19:00

近日,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在高黎貢山山系發現了一種鎧蘭屬( Corybas Salisb.)植物的野生居群,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重點實驗室孫衛邦研究團隊的實地調查,鑑定為喜馬拉雅鎧蘭( Corybas himalaicus (King & Pantl.) Schltr. )。同時,在此次調查中,孫衛邦團隊還意外發現了同屬的鎧蘭( Corybas sinii T. Tang et F. T. Wang)。此次發現的這兩種鎧蘭屬植物的居群均為騰衝市首次記錄,為高黎貢山南段山系增添了兩種重要的新紀錄植物物種。

蘭科(Orchidaceae)鎧蘭屬植物為地生草本,極罕附生,僅有一枚葉、單朵花,整個植株只有數厘米高。該屬約有150種,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太平洋各島,向上經東南亞延伸至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分布有六個種。根據植物志及文獻的記載,喜馬拉雅鎧蘭分布於不丹印度東北部以及台灣省,鎧蘭在廣西台灣省以及雲南省景東縣有見分布。

此次調查的喜馬拉雅鎧蘭野外居群分布於兩座小山,沿海拔1790-1860 m的山脊及兩側山坡分布,主要生長於常綠闊葉林林下苔蘚及落葉層上,通常為幾十株甚至上百株聚集分布,總株數估計兩萬餘株。孫衛邦團隊在對其中一座山的喜馬拉雅鎧蘭進行調查時發現,在海拔1790-1810 m的一片區域,鎧蘭與喜馬拉雅鎧蘭共同着生於苔蘚及枯木上,但植株較少,約七百餘株。

按IUCN(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組織)受威脅物種的評估標準,喜馬拉雅鎧蘭的受威脅等級是無危(LC),鎧蘭的受威脅等級是瀕危(EN)。據當地的護林員介紹,由於這兩座山不屬於保護區範圍,當地村民經常上山砍柴、放牧、采菌子,人為干擾十分嚴重。孫衛邦團隊建議採取就地保護(建立保護小區)並進行人工繁育研究,以擴大居群數量。[2]

2018年高黎貢山保護區騰衝分局就曾在保護區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理鎧蘭居群,伴隨着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在騰衝的發現,至此高黎貢山南段已有三種鎧蘭屬植物分布,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應在實施就地保護的同時積極開展其他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3]

病蟲防治

通常在葉的上下表面,較少在莖上出現凸起的小皰,內含黃色、橙色、銹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狀孢子。鏽病並不致命,葉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長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葉外,可用65%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液或含銅殺菌劑噴灑。 [4]

多發生於霉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布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毀。

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干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俗稱「蘭虱」。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

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5]

參考來源

  1. 杉林溪鎧蘭, 植物智, 2020-01-18
  2. 喜馬拉雅鎧蘭_高清圖集_新浪網 2020年7月20日 下一圖集 重新瀏覽 進入看點圖片首頁 關注@新浪圖片 關注攝影師微博 分享到微博 收藏 評論 分享到 微博 微信 分享 來源:其他 收藏...
  3. 騰衝首次發現喜馬拉雅鎧蘭和鎧蘭兩種鎧蘭屬植物_孫衛邦 2020年7月17日 孫衛邦團隊在對其中一座山的喜馬拉雅鎧蘭進行調查時發現,在海拔1790-1810 m的一片區域,鎧蘭與喜馬拉雅鎧蘭共同着生於苔蘚及枯木上,但植株較少,約七百...
  4. FOC >> Vol.25 (2009) >> Orchidaceae >> Corybas
  5. 國蘭——植物文化和栽培繁殖 .山西文水縣—生態保護[引用日期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