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騰衝檢視原始碼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騰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騰衝市

方言: 西南官話

所屬地區: 雲南省

著名景點: 騰衝熱海,疊水河瀑布

騰衝市隸屬雲南省保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保山市西部,東與隆陽區相連,南與龍陵縣、梁河縣接壤,西與盈江縣、緬甸聯邦共和國毗連,北與瀘水縣相鄰。市區距省會昆明606公里,距緬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點。

截至2014年,騰衝市土地面積5845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48.075公里,轄11鎮、7鄉,2014年,總人口(常住人口)65.99萬人;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3.4億元。

騰衝市是著名的僑鄉、文獻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騰衝在西漢時稱滇越,大理國中期設騰衝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騰衝市主要旅遊景區有火山群國家公園疊水河瀑布北海濕地保護區、國殤墓園、艾思奇故居等。[1]

歷史沿革

漢時,騰衝屬於乘象國"滇越",依據是《史記·大宛列傳》、《史記·西南夷列傳》,"滇越"國中之"越"字乃騰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見於史書者。

三國時,騰衝屬盤越國。國名來源於《三國志·魏書》,"盤越國亦名漢越,王在天竺之東南數千里,與益都(益州郡)相近。" 隋唐時,騰衝屬藤越國。騰衝一名始於《舊唐書》、《新唐書》,亦作"藤沖"、"藤充",騰衝屬於騰越大地的核心地帶。"騰越",亦作"藤越",亦首見於唐時。

南詔時有藤越國。按南詔行政區劃,藤越國為南詔屬國,在永昌節度轄下。現在騰衝縣地域內有"湯浪"、"藤彎"、"越禮城"、"越賧"、"申賧","騰衝"亦作"藤沖"、"藤充" 等初次出現於樊綽所著的《雲南志》一書,均為並列地名。

宋時,大理國設立騰衝府。大理國初期,沿襲南詔建制。至太中國時(高相國專權時期),將永昌節度所轄地域分為兩片,在怒江以東設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設立騰衝府,由其子孫高泰賢、高泰運分別治理。"藤越國"至此不再存在。

元時,有藤越州、騰越縣、騰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稱為"軟化府"。元憲宗三年,高泰運之後世高救內附於元朝。元朝在騰越大地上分別設立過藤越州、藤越縣、騰越府(騰衝府)。元人把騰衝視作軍事重地,懼大理國時"騰衝府"一名中"騰衝"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稱之為"軟化府"。

明時,騰衝軍民指揮使司管轄到西雙版納老撾。《明史·地理志》:"騰越州,元騰衝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布政司,尋廢(麓川軍占據)。永樂元年九月置騰衝守御千戶所,……正統十年三月升為騰衝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騰越州,……十年十二月罷司(軍民指揮使司)為騰衝衛。"轄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南甸宣撫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司、孟養宣慰司。

清時設騰越衛、騰越州、騰越廳。清朝初期,置騰越衛;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騰越衛為騰越州;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為直隸廳(設騰越直隸同知,屬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為廳(騰越廳)。騰越廳領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盞達、隴川、勐卯、戶撒、臘撒。

民國以後設騰衝縣。1911年10月27日,張文光、劉輔國等發動騰越起義,打響雲南辛亥革命第一槍。民國元年(1912年)在騰衝設騰衝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騰衝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軍侵占騰衝,在滇西設騰越省和騰衝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14日,中國遠征軍光復騰衝。騰衝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

1949年12月15日,邊縱七支隊三十六團進駐騰衝,23日成立騰衝縣臨時人民解放委員會。1950年2月21日,成立騰衝縣人民政府,屬保山專區。1956年4月,騰衝縣隨保山專區併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騰衝縣隨保山專區從德宏州內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專區改為保山地區,騰衝縣屬保山地區。保山地區改為保山市後,騰衝縣屬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民政部關於同意雲南省撤銷騰衝縣設立騰衝市的批覆》(民函[2015]248號):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騰衝縣,設立縣級騰衝市,以原騰衝縣的行政區域為騰衝市的行政區域,騰衝市人民政府駐騰越鎮山源社區官廳小區81號。騰衝市由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

歷史文化

騰衝農民畫

騰衝農民畫是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數民族為主體創作者的少數民族農民畫,民族特徵鮮明。騰衝農民畫善於從民間藝術和現實生活中擷取題材,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

騰衝斗笠

騰衝斗笠主產於騰衝小西、打苴2鄉鎮,用荊竹、大竹等竹子編成,以荊竹斗笠為上品。笠分3層,笠面用細篾精心編織,底層為花胎,中襯塑料紙,遮陽防雨,也可作室內掛飾,集實用與裝飾於一身。

騰衝餌絲

騰衝餌絲以秈稻、漿米為原料,經淘洗、浸泡、一次蒸煮、分飯(漂漿)、二次蒸煮、擠壓攪拌、壓片、切絲(切片)等工藝精製而成。2012年,獲得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著名人物

李珍國(1827-1887),騰越鎮下綺羅人。曾先後任威遠營參將、騰越鎮標中衡、左營都司、龍陵營參將、騰越守備總兵官副將。1874年,抵抗英軍入侵。1886年病故,葬於來鳳山麓。

張文光(1882-1914),字少三。1906年加入同盟會,後組建自治同志會。1911年宣布建立滇西軍督府。1914年被唐繼堯派人刺殺於硫磺塘溫泉。1923年,追授陸軍中將,授二等嘉禾章,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

劉楚湘(1886-1952),字夢澤,號適齋。1916年被選為國會議員,擔任憲法起草委員,得授二等大綬嘉禾勳章。1927年任騰衝等五屬聯合中學校長兼縣立圖書館館長。騰衝從日軍手中收復後,任騰衝縣長。新中國成立後,任雲南省文史館員。

張寶廷(1859-1928),名德珩,以字行。年青時赴緬從商,先後從事咖啡引種、解木機器廠等實業,清宣統後,改營玉石開採而致富。後被英國聘請代收玉石關稅和物資運輸,被英國女皇授予金質獎章。張寶廷豪爽任俠,被旅緬華僑尊為領袖。

張木欣(1881-1964),名榮庭,號木石居士。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民國20年,將在北平等地購得的數萬件文物古籍運回騰衝,開辦木欣圖書館。1942年騰衝淪陷前,定居北京,任國際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

張問德(1880-1957)騰衝抗戰前後,兩度出任昌寧、順寧縣長,為官清廉,體恤百姓。在擔任騰衝抗日縣長期間,為騰衝人民抗擊日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晚年被舉為德宏州政協委員並被聘為省志編纂,1957年病逝於騰衝,德宏州政協題旌曰"忠恤千秋"。

李根源(1879-1965)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雲南辛亥起義的名將。先後擔任過雲南陸軍講武堂總辦、駐粵滇軍總司令、雲貴監察使、代理國務總理、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第一副主任等職。

寸性奇(1895-1941)抗日名將。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將,於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