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衛公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衛公帖》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 卷一。

原文

李衛公在朱崖,表弟某侍郎遣人餉以衣物,公有書答謝之,曰:「天地窮人,物情所棄,雖有骨肉,亦無音書,平生舊知,無復弔問。閣老至仁念舊,再降專人,兼賜衣服器物茶藥至多,開緘發紙,涕咽難勝。大海之中,無人拯恤,資儲盪盡,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絕食,塊獨窮悴,終日苦飢,唯恨垂沒之年,須作餒而之鬼。十月末,伏枕七旬,藥物陳裛,又無醫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書後雲閏十一月二十日,從表兄崖州司戶參軍同正李德裕狀侍郎十九弟。按德裕以大中二年十月自潮州司馬貶崖州,所謂同十一月,正在三年,蓋到崖才十餘月爾。而窮困苟生已如是。《唐書》本傳云:「貶之明年卒。」則是此書既發之後,旋踵下世也。當是時宰相皆其怨仇,故雖骨肉之親,平生之舊,皆不敢復通音問。而某侍郎至於再遣專使,其為高義絕俗可知,惜乎姓名不可得而考耳。此帖藏禁中,後出付秘閣,今勒石於道山堂西。紹興中趙忠簡公亦謫朱崖,士大夫畏秦氏如虎,無一人敢輒寄聲,張淵道為廣西帥,屢遣兵校持書及藥石、酒面為饋。公嘗答書云:「鼎之為己為人,一至於此。」其述酸寒苦厄之狀,略與衛公同。既而亦終於彼,手札今尚存於張氏。姚崇曾孫勖為李公厚善,及李譖逐,擿索支黨,無敢通勞問。既居海上,家無資,病無湯劑,勖數饋餉候問,不傅時為厚薄,其某侍郎之徒與!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李衛公帖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