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厚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厚基(1870年-1942年),字培之,江蘇豐縣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初為直隸總督署衛隊管帶,後歷任北洋軍第二鎮管帶、標統,第四鎮第七協協統。辛亥革命時,參加進攻武漢。民國建立,改稱第四師第七旅旅長。1913年進兵上海鎮壓二次革命,任吳淞要塞司令。同年帶兵入閩,歷任福建鎮守使、護軍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軍兼省長,參加督軍團活動。1918年段祺瑞發動對南方的戰爭,李厚基任閩浙援粵軍總司令,被擊敗。第一次直奉戰爭後,投靠直系。1923年被皖系徐樹錚孫中山的北伐軍聯合驅走。1924年11月任山西援軍副司令,旋改任南下宣撫,任全威將軍,後寓居天津。1942年因病逝世。

李厚基 (將軍)
出生 1870年
江蘇豐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知名於 北洋軍伐
知名作品

目錄

1出身軍旅

2福建被逐

出身軍旅

李厚基(1870-1942),字培之,江蘇豐縣人。出身官宦,其先祖溯自曾祖李光晉以來,為清代世襲武職。李光晉以武庠生入徐標,歷任銅山縣鄭集和碭山縣把總,豐縣千總,宿遷守備,徐州中營守備,護理宿州游擊,在鎮守瓜洲戰役中陣亡。祖父李明廉,亦世襲武職,隨淮軍征戰有功,戰死沙場。

李厚基的父親李忠純,字粹卿,幼年喪父,九歲隨叔祖李光禹李光烈入軍營,後襲職雲騎尉,以軍功補授保定府四門千總,升河澗守備,調天津左營守備,升大沽中左營都司、前右營游擊,又升沽北口參將,加副將銜,統兵40年,在1900年與八國聯軍作戰中犧牲。生前與李鴻章有較深交誼。李厚基出生在天津,生活在軍營,幼年受到良好教育,精通八股文章,亦酷愛書法,常年臨池不輟。到了壯年,進入武備學堂(即北洋陸軍大學),畢業後留總督衙門,充任衛兵。因其父與李鴻章有故交,甚得李鴻章垂愛,曾隨李出使俄國、歐洲諸國,回國後升任總督衙門管帶。

1903年,李厚基被袁世凱提為陸軍第四鎮第七協第十四標標統,駐紮小站練兵。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袁世凱命令第四師開往上海,與陳其美的討袁軍作戰。李厚基指揮所部協同海軍總長劉冠雄,攻占吳淞口炮台。袁世凱任命李厚基為吳淞要塞司令。1913年11月,李厚基奉命率部入閩,任福州鎮守使,授中將銜。1914年7月,改任福建護軍使,統轄全省軍務,加上將銜。1916年4月17日,李厚基兼署巡按使。同年7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改將軍為督軍,改巡按使為省長。福建省的軍務政務大權完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福建被逐

李厚基屬於軍閥皖系人物。1920年7月直皖戰爭中皖系敗北,段祺瑞被迫下台,直奉二系控制了北京政權。李厚基見形勢不利,遂產生了棄皖投直念頭。直系頭目曹錕吳佩孚為了分化皖系和對付廣東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勢力,也有意拉攏李厚基,彼此互有來往。

皖系頭目段祺瑞的心腹"智囊"徐樹錚,於1921年春秘密來到福州,勸李厚基聯合浙江皖系督軍盧永祥,共倒曹錕、吳佩孚。李厚基對徐樹錚態度冷淡,虛與委蛇。1922年直奉又發生戰爭,奉系戰敗,直系獨掌北京政權。李厚基為了穩住福建局勢,6月5日,突然解除了臧致平的第二師師長職務,改由自己兼任。令臧致平專任漳州鎮守使,臧致平憤而離漳赴滬。嗣後,李厚基又電請北京政府調離皖系人物王永泉。8月,徐樹錚派人再來福州與李厚基聯繫,此時李厚基已決心投靠直系,拒絕接見來人。徐樹錚下決心驅逐李厚基。

此時,由於陳炯明叛變,正在江西進行北伐的粵軍,腹背受敵,奉命退入福建,並派北伐軍代表胡漢民與王永泉接洽移防問題,結果,胡漢民和王永泉達成了共同進攻福州,驅逐李厚基的協定。9月26日,李厚基接到王永泉催其下野的電報。李厚基知王永泉已有變故,假意晉王官職,但遭王永泉拒絕。10月2日,徐樹錚來到南平,設立建國軍政制置府,自稱總制。3日,聯合北伐軍許崇智致電李厚基,勸其離閩,並決定進攻福州。12日,許崇智、王永泉兩部占領水口,北伐軍李福林、黃大偉兩部逼近福州,李厚基倉皇逃退,時海軍又突然發炮,無奈,李厚基避入日本銀行。在日領事的保護下,入馬尾造船局,被海軍軟禁在軍艦上。10月28日,李厚基乘靖安艦離閩抵滬,又赴南京。李厚基來到南京,與江蘇督軍齊燮元、海軍總司令杜錫珪共商反攻計劃,得到齊燮元的援助,在11月5日攜帶軍費二十萬元,及大批槍支彈藥,回到廈門,準備反攻。結果,又以失敗而告終,二十萬軍款也丟在造船所。李厚基福建兵敗後,攜帶秘書衛侍三十餘人,轉道江西又回到上海。不久,即轉回天津日租界寓所。1942年病逝。[1]

參考資料:

  1. 福建督軍李厚基 . .中國徐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