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景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景儉(生卒年不詳),字寬中,號致用,行六,時人謂之李六,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玄孫,太子中舍李褚的兒子。

貞元十五年,考中進士,歷任諫議大夫,參與永貞革新。唐憲宗李純即位,歷任東都從事、監察御史、江陵戶曹、忠澧二州刺史。交好元稹、李紳。唐穆宗繼位,拜倉部員外郎,遷諫議大夫。仗義疏財,愛好飲酒。戲謔凌蔑公卿大臣,出任建州、漳州、楚州刺史,累遷授少府少監,病逝於任上,知名之士都很惋惜。[1]

李景儉,貞元十五年,考中進士,歷任諫議大夫, 品性俊朗,博聞強記,頗閱前史,詳其成敗。自負王霸之略,於士大夫間無所屈降。

貞元末,韋執誼、王叔文在太子東宮執事,對他頗重視。永貞元年(805年)八月,唐憲宗李純即位,韋執誼等八人先後被貶,李景儉因為守喪未遭波及。

韋夏卿留守東都,闢為從事。竇君為御史中丞,引為監察御史。群以罪左遷,景儉坐貶江陵戶曹,累轉忠州刺史。元和末,入朝。執政惡之,出為澧州刺史。與元稹李紳相善,時紳、稹在翰林,屢言於上前。及延英辭日,李景儉自陳己屈,唐穆宗憐之,拜倉部員外郎。月余,驟遷諫議大夫。

性既矜誕,寵擢之後,凌蔑公卿大臣,使酒尤甚。中丞蕭俛、學士段文昌相交輔政,李景儉輕之,形於談謔。二人俱訴之,唐穆宗不獲已,貶之。制曰:「諫議大夫李景儉,擢自宗枝,嘗探儒術,薦歷台閣,亦分郡符。動或違仁,行不由義。附權幸以虧節,通姦黨之陰謀。眾情皆疑,群議難息。據因緣之狀,當置嚴科;順長養之時,特從寬典。勉宜省過,無或徇非。可建州刺史。」未幾,元稹用事,自郡召還,復為諫議大夫。

其年十二月朝退時,李景儉與兵部郎中知制誥馮宿、庫部郎中知制誥楊嗣復、起居舍人溫造、司勛員外郎李肇、刑部員外郎王鎰等幾個同僚相約去史館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景儉豈能不喝多,他的酒一喝多,腦袋就暈了,醉酒後去見宰相,竟然直呼宰相王播、崔植、杜元穎之名。這還不算,他還當面指責幾位宰相的過失,言辭極端傲慢不恭。宰相們哪能受這個冤枉氣,但幾位政壇老手很有心計,當面笑哈哈不語,背後則在唐穆宗面前告黑狀。宰相們的面子皇帝不能不顧,李景儉又被貶斥為漳州刺史,同時遭貶的還有一起喝酒的幾個同僚。當時的漳州,被內地認為是瘴氣太甚,屬於老少邊窮的地方,因此,白居易認為貶官太重,上書保奏,但唐穆宗不准。本該遭此磨難的李景儉,運氣比較好,在他還未去漳州時,好友元稹當了宰相,便成功遊說皇帝,將他從路途遙遠的漳州改授楚州刺史。議者以景儉使酒,凌忽宰臣,詔令才行,遽遷大郡。稹懼其物議,追還,授少府少監。從坐者皆召還。而景儉竟以忤物不得志而卒李。景儉疏財尚義,雖不厲名節,死之日,知名之士咸惜之。

人物評價

白居易:李景儉「不獨文詞供奏記,定將談笑解兵戈」。

親屬成員

六世祖:唐太宗李世民

天祖:唐高宗李治

高祖:唐睿宗李旦

曾祖:讓皇帝李憲

祖父:漢中王李瑀

父親:太子中舍李褚

視頻

李景儉 相關視頻

航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安伏鄉《麻灣村》
自駕到甘肅秦安縣的美麗鄉村,租房避暑真是個好地方

參考文獻

  1. 李景儉簡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