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玉文,男,1968年出生,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人。現任東嶽集團黨委副書記、首席行政官。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河父海母》。
人物事跡
1990年畢業於山東省利津師範。曾任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新合小學教師,山東省桓台縣果里鎮政府、田莊鎮政府新聞幹事,桓台縣委宣傳部新聞幹事,縣委辦公室調研科科長、辦公室副主任科員、信息科長,現任山東東嶽化工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蟬蛻》、《河父海母》。先後在《山東文學》、《萌芽》、《時代文學》、《文苑》、《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學作品150餘萬字。長篇小說《河父海母》2007年獲《十月》優秀長篇小說獎,2008年獲山東省首屆泰山文藝獎。
在十月網站上,這部長篇小說一直高居閱讀排行榜前列。2007年12月10日,李玉文的《河父海母》與莫言的《生死疲勞》同獲十月優秀長篇小說獎,文壇新人李玉文與文壇名家莫言同登領獎台。[1]
作品
破空而來的絢麗歷史和人生景象――李玉文和他的《河父海母》。
激盪的黃河精血在寬闊的渤海母體中孕育,生成了世界上最年輕的土地。黃河入海口,這片神奇的土地長滿了詭異的故事,詭異的故事串成了魔幻的歷史。
2007年4月,一部以黃河入海口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河父海母》發表在國內大型文學期刊《十月》上。這部驚世駭俗之作,以雄渾的筆力和魔鬼般的想象力構築了一個魔幻世界。《河父海母》剛剛發表便有評論家預言:李玉文筆下的"河父海母"定會像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一樣,將成為一個社會符號和世界性的土地。[2]
社會影響
小說發表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文藝報》《北大評刊》《大眾日報》《重慶晚報》《齊魯晚報》《聯合日報》《西湖雜誌》以及山東衛視、中國作家網等多家國內媒體和各大網站紛紛對該小說進行評論和改寫、轉載。
社會評價
《青年文學》主編、著名作家邱華棟撰文道:也許高手在文壇之外,這是我第一次讀到李玉文的長篇小說《河父海母》的真實感覺。就像王小波曾經崛起於草莽之間,李玉文也註定將因為《河父海母》這部小說,讓我們牢牢地記住他的名字。他在喧囂的時代里可以沉住氣,在浮躁的時代里渾身充滿了靜氣,這部小說使我們重新看到了沉潛和大氣的漢語小說傑作誕生的可能性。整部小說都在一種中國式樣的魔幻、奇幻和神奇的氛圍里推動,帶給了我們閱讀的驚喜和快感,也帶給了我們一種河流波濤涌動時的韻律。當小說像一條大河一樣波濤洶湧地向大海奔去的時候,在岸邊,我們將在震驚中戰慄,在震撼中欣喜,這,就是這部小說的厚重、博大、神奇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也是蒼天、大地、河流和大海所賦予給作者的。這部小說就是這樣,從荒野之上破空而來,將絢麗的歷史和人生景象,雄渾和蒼茫地帶給了我們。
山東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張煒讀完小說後幾乎發出了同樣的驚嘆:李玉文筆下的荒原和動物、人,真是血肉飽滿,生氣灌注!很久沒有讀這樣沉入情感和人性深處的文字了,像一條激越的河流,可以把讀者淹沒,然後裹卷而去!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評論家白燁在發表於《中華讀書報》的文章中寫道:在《河父海母》中,既有作者對拓荒精神的張揚與禮讚,又有他對鄉村激變的困惑與慨嘆,更有他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思考與呼喚。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作品委實是一個滿帶悲愴意味的時代警鐘。
北大教授、著名評論家陳曉明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長篇評論,這樣描述這部小說:《河父海母》史詩式的敘事既怪誕又銳利,既熱烈又冷酷,既情趣又邪性,這是一次鄉村野史雜拼而成的歷史敘事,妙趣橫生也走法入魔。李玉文的敘事有他對生命、對中國鄉村的歷史,對鄉村的現實命運獨到的認識,他的《河父海母》幾乎要觸動黃河生存事相的最本真的事實。
作品簡介
《河父海母》原載《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第2期。該小說是山東作家李玉文繼《蟬蛻》之後的又一部關注人類生存現狀的長篇新作。小說講述了為躲避侵華日軍戰亂的人們在蠻荒的河父海母之地的時代變遷沉浮。故事從鄧吉昌一家12口為了躲避日軍侵華戰亂,落戶於黃河之口--河父海母之地開始,以 "鄧家"的發展與繁衍為主要線索,以時間為軸,描繪了河海之間的蛤蟆灣由一片荒原到有了村落,建立大隊,設立公社、最後變成新興城鎮的發展歷程,並突出展現了文明變遷中人的命運。小說時間脈絡清晰,引領着我們走完半世紀蛤蟆灣的變遷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進程中農村文化的變化與發展。
人物爭議
山東作家李玉文炮轟韓寒作品:他的小說是長博客。
日前,《河父海母》作者、山東作家李玉文做客人民網嘉賓訪談,與主持人、著名女作家趙凝聊當下文學現象。兩人談話多涉及文壇敏感地帶。
此前,趙凝與韓寒有過引人注目的筆仗,起因是趙凝看不慣韓寒對作協的偏見。這次訪談中,趙凝又提出了這個話題。李玉文稱韓寒反覆攻擊作協和傳統作家,緣於他對作協和作家的不了解,所謂"無知者無畏"。他說,自己出於好奇認真讀過韓寒的《光榮日》,發現缺乏許多文學要素,說白了就是篇幅長一點的博客。李玉文還拿韓寒與流行歌手作比較,談到從韓寒的作品中,讀不出聽SHE、張韶涵、孫燕姿、蔡依林這些歌手歌中的美感和年輕人跳動的活力。韓寒在缺乏作品支撐的情況下發表的那些過激言論是無力的,他的一些觀點能夠點痛膚淺的文學現象,卻無法真正點痛和損傷當下文學和文學圈真正的軟肋。
在談到網絡文學時,李玉文認為應該採取寬容和支持的態度,雖然這些作品絕大多數絕不住時間檢驗、缺乏文學價值,但就像唐詩宋詞一樣,要出現文學高峰必須有文學的大繁榮和群眾化基礎。[3]
個人觀點
兩人還談到當下文學創作存在的問題。李玉文說自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一些作秀電影和傳統小說,讓人感受不到作家的存在,而是讓作品說話,讓作品中的人物說話;比方說看《色戒》、《集結號》,讓人能置身其中甚至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看《紅樓夢》、《水滸》也讓人忽略了作家的存在,可當下的作品,讓人可以感受到作家才華橫溢、紮實的功底和濃厚的生活積累,卻感受不到作品本身的力量。
趙凝和李玉文同時認為,當下作品缺乏讀者的很重要原因是作家創作故事的能力不足。李玉文說,沒有吸引人的故事,就讓人失去了讓人閱讀的理由。《畫皮》對原故事情結作了較大改動,但故事核心還是《聊齋》的。這是因為創作故事的能力超越不了原有的故事。
榮譽獎項
山東作家李玉文的長篇小說《河父海母》被2007年《十月》重點推出,轟動文壇,得到李存葆、梁曉聲、張煒、邱華棟、陳曉明、白燁等作家和評論家的一直看好,與莫言的《生死疲勞》同獲《十月》優秀長篇小說獎。[4][5]
《河父海母》獲"泰山文學獎"
12月31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濟南舜耕山莊召開"泰山文學獎"頒獎大會。供職於東嶽集團的我市作家李玉文的《河父海母》位列五部獲獎長篇小說之中,一同獲獎的還有中國殘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張海迪的《天長地久》,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趙德發的《雙手合十》,煙臺市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陳占敏的《懸掛的魂靈》和著名作家姜翕芬的《開除村籍》。省委常委李群,副省長黃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鳳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張煒,省作協黨組書記李敏等出席會議並為獲獎作家頒獎。
"泰山文學獎"是經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全省文學界的最高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該獎項前身是省作協的"齊魯文學獎",2007年11月份升格為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文學大獎。本次獲獎長篇小說《河父海母》最先發表於《十月》雜誌,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在文學界、評論界和全社會引起了較大反響,與莫言《生死疲勞》同獲十月優秀長篇小說獎,得到李存葆、梁曉聲、張煒、邱華棟、陳曉明、白燁等著名作家和評論家的高度評價,《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中華讀書報》、《大眾日報》等50多家媒體先後報道、連載和改寫,新浪、搜狐、騰訊等上百家網站轉載,被譽為一部有異質因素的作品和中國的《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