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福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福綿,1932年4月28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祖籍山東蓬萊。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並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高分子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其間曾應邀赴日本關西大學講學,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做訪問研究,日本京都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中心任客座教授。李福綿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功能高分子化學,是中國較早開展醫用高分子材料化學方面研究工作並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的學者之一。在含芳香叔胺、脂肪叔胺及氮雜環功能性烯類單體,特別是丙烯酸類衍生物的合成、聚合(包括光聚合)、性能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研究,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其中含芳香叔胺,氮雜環烯類單體的合成、聚合及其既作為可聚合單體又作為氧化還原體系(包括光氧化還原體系)的一個組分的研究是很具特色的工作。

科學研究

高分子化合物

李福綿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功能高分子化學,是中國較早開展醫用高分子材料化學方面研究工作並取得多項研究成果的學者之一。在含芳香叔胺、脂肪叔胺及氮雜環功能性烯類單體,特別是丙烯酸類衍生物的合成、聚合(包括光聚合)、性能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很多研究,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其中含芳香叔胺,氮雜環烯類單體的合成、聚合及其既作為可聚合單體又作為氧化還原體系(包括光氧化還原體系)的一個組分的研究是很具特色的工作。在含脂肪叔胺的丙烯酸類單體方面,合成了一些新型單體,研究了這些單體在過氧化二酰存在下的聚合規律,及其作為光氧化還原引發體系的規律。從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聚合物作為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導電高分子材料等應用方面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在含熒光生色基團烯類單體光化學性質方面,合成了一系列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給電子性熒光生色基團又含缺電子性可聚合碳碳雙鍵的烯類單體(A(=)-D(*)型),發現這類單體在相同生色團濃度下的熒光強度均遠低於其相應的聚合物或飽和模型化合物的熒光強度。這類單體能夠發生光誘導自聚合反應,也可以引發其他不含生色基團的缺電子性烯類單體的光聚合併且自身參與聚合。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礎上,首次提出的「熒光結構自猝滅效應」(SSQE)的概念已被國內外同行認可,發表了系列文章,並收集在有關的專著中。近年來,合成了含有受電子性熒光生色基團和給電子性可聚合碳碳雙鍵的烯類單體(D(=)-A(*)型),結果顯示這類單體也表現出SSQE。這表明SSQE不是某一個單體表現出來的偶然現象,而是含有給電子性熒光生色基團和受電子性碳碳雙鍵,或反之,含有受電子性熒光生色基團和給電子性碳碳雙鍵的烯類單體共有的特性。

在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的功能化反應研究方面,李福綿成功地以一步法製成了交聯聚乙烯醇球狀載體,為固定化酶、親合層析等提供了性能上有特色的反應性載體。由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派生的聚陽離子、聚陰離子所構成的新型聚離子複合物,不論在強度、抗凝血性、透過性等方面都表現了優越的性能。以聚乙烯醇和丙烯酸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高吸水性樹脂,工藝新穎,具有特色,已通過了鑑定,還主持了年產300噸的以反相懸浮法生產超快速高吸水性樹脂(SSAP)的中試。

成果榮譽

李福綿為白內障摘除後內植人工晶體設計合成了新型可摺疊眼內植晶體材料及可聚合紫外線吸收劑。這類紫外線吸收劑由於用量少、效率高,已申請了專利。他為黑白電視顯像管鋁化熒光屏工藝所研製的溶液成膜劑。已通過鑑定並投產,為彩色顯像管所研製的乳液成膜劑也已通過鑑定,並將投產以代替進口產品。

李福綿治學嚴謹,業勤善思,科研中選題求實求新並敢於突破。他主張思路要廣,分析要細,起步要穩,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要大膽設想。他很注意與國內外學者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認為這是博採眾長、開拓思路的重要環節。至今他在國內外期刊上已發表論文150多篇,並有譯著9部。

李福綿在學術活動方面非常活躍,曾任兩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高分子通報》副主編,《高分子學報》、《功能高分子學報》、《生物醫學工程雜誌》、《Polymer International》、《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等國內外期刊的編委,《化學研究》顧問。

中國科研人員

中國科協測算,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6年的近4200萬人,增至2016年的9154萬人。我國投身研發活動的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總量保持世界第一,2007年至2016 年,從173.6萬人/年增長到387.8萬人/年。R&D研究人員[1]在2016年達到169.2萬人/年,占R&D人員的比重為43.6%。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中國研究與發展(R&D研究)人員全時當量數占全球總量(世界4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合計數)的比重從2009年的18.8%上升到2015年的21.9%,位居全球首位[2]

視頻

李福綿 相關視頻

高分子學報、高分子科學期刊宣傳片
3常見的高分子化合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