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義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義琰(?-688年),魏州昌樂縣(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唐高宗宰相,身長八尺,魁梧俊秀,博學有識。[1][2]爵封酒泉縣公[3]

保全名節 和氣致祥的李義琰
李義琰  原圖鏈接  來自 大紀元新聞網

早期經歷

李義琰出自隴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的姑臧房,是常州刺史李玄道族孫,唐朝癭陶縣縣令李玄德之子。先祖從隴西遷徙道崤山以東。李義琰少年時即中進士,補太原尉,在名將並州都督李勣帳下效力。由於李勣功勳卓著,他的其他部將害怕他,不敢和他爭論,但李義琰不怕,當廷與李勣爭辯,並得到了李勣的尊敬。[1][2][4]

唐高宗年間

李義琰曾出使高麗,高麗王據榻召見,李義琰不拜,說:「我是天子使者,可以當小國之君,奈何傲慢地見我?」高麗王詞窮,為之加禮。後來李義琰的從祖弟監察禦史李義琛出使,高麗王也坐著召之,李義琛匍匐拜伏。時人由是看出他們兄弟的優劣。[2]

唐高宗麟德年間(664年 - 665年),李義琰任白水令,被認為是能吏,後被提拔為司刑員外郎,再任中書侍郎上元二年(675年)三月,高宗為慢性病(可能是高血壓)所苦,想讓強勢的武皇后(即後來的武則天)攝政,宰相郝處俊堅決反對,李義琰也說:「郝處俊之言至忠,陛下宜聽之。」最終高宗放棄了這一想法。[5][6][7]李義琰身長八尺,博學多識,高宗每有顧問,言皆切直。[1][2]

上元三年(676年)四月,李義琰被授同中書門下三品,為實質宰相。[8][9]儀鳳二年(677年)三月,他又兼太子右庶子,輔佐太子李賢。儀鳳年間,官號復舊,又敕李義琰與左僕射劉仁軌、右僕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中書令李敬玄、右庶子郝處俊、黃門侍郎來恆、左庶子高智周、吏部侍郎裴行儉馬載、兵部侍郎蕭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義琛、刑部侍郎張楚、金部郎中盧律師等,刪緝格式,於儀鳳二年二月九日撰定奏上,[10]即《永徽留本司格後》。[11]永隆元年(680年)八月,李賢得罪武后,被控謀反並被廢黜,他的同黨宰相張大安也被貶官,但高宗赦免了其餘的太子屬官,改讓他們輔佐新太子李哲。宰相薛元超等都為此手舞足蹈,但李義琰卻不以為然,反而自責失職導致李賢倒臺並哭泣,人們因此讚揚他。[1][2][7]

李義琰家沒有中臥室,弟弟岐州司功參軍李義璡得知後就買了木材給他。後來李義璡來到京城,發現哥哥並未用他送的木頭造臥室,於是向哥哥問究竟。李義琰說:「我自認為做宰相不夠資格,如果我再造一間華美的臥室,會帶來災禍的,這哪裡是愛我呢?」李義璡說:「當了縣丞廷尉級小官的人尚且想建新房,哥哥你如今榮耀而有權,為什麼要住在小屋裡,讓下屬們蒙羞呢?」李義琰答:「不是這樣的。很難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好運也不會再來。我現在是榮耀的官員,如果擴建府邸,除非我的品德已經完美了,否則便會自招災禍。我不是不想要一間新臥室,是怕帶來災禍啊。」最後他一直沒建新臥室,一次雨後,這些木材都腐爛了,李義琰將其丟棄。[1][2]

永淳年間,李義琰為中書侍郎弘道元年(683年)三月,李義琰改葬父母,讓舅舅遷舊墓。唐高宗聞訊,大怒:「李義琰只因榮耀了,就欺淩舅舅,這種人不能用來秉政!」李義琰聞知,感到不安,自稱有足疾,請求退隱,高宗批准了,並授以銀青光祿大夫榮銜致仕[9][12]李義琰即將在東都洛陽附近退隱,很多官員在城門外設宴為他餞行,時人稱場面堪比當年漢朝疏廣疏受叔侄的歡送會。[1][2][13]

武后攝政時期

同年,唐高宗駕崩,武后以太后身份為唐中宗(即李哲)攝政,嗣聖元年(684年)又因中宗不順從而將其廢黜,改立另一親子唐睿宗。睿宗垂拱年間(685年 - 689年),朝廷想複起李義琰任懷州刺史。但李義琰自知先前曾阻止武后攝政,已得罪武后,沒有應召。垂拱四年(688年),李義琰在家中去世。[1][2]

唐德宗年間,李義琰得以續圖淩煙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