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鎮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鎮傑
著名京劇演員
出生 1961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京劇演員
知名於 1987年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
梅蘭芳京劇大賽提名獎
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知名作品四郎探母
《紅鬃烈馬》
失空斬
《珠簾寨》
戰太平》。

杜鎮傑 ,男,漢族北京京劇院一團領銜主演。著名京劇演員,工余派、楊派老生。生於1961年,祖籍山東省煙臺市掖縣(今萊州市沙河鎮西杜家村)。1974年入山東掖縣京劇團學戲,197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師從劉盛通、王世續、李世霖、李甫春、楊韻清、葉蓬、吳澤東等,學習了《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空城計》、《擊鼓罵曹》、《捉放曹》等劇目。1982年畢業後留在學校的實驗京劇團。1986年調入北京京劇院,成為青年京劇團主演。1987年獲CCTV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1994年獲梅蘭芳京劇大獎賽提名獎。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杜鎮傑,山東省萊州市人。現為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北京京劇院杜鎮傑張慧芳項目工作室負責人,國家一級演員,第三屆中國京劇研究生班研究生,現任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副會長,北京戲劇家協會理事,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北京市第一批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

杜鎮傑197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表演系,1982年畢業,受教於劉盛通、宋繼亭、王世續、李世霖、譚元壽遲金聲、白元明、馬長禮、李甫春、楊韻清、葉蓬、吳澤東等京劇名家、名師。他勤奮刻苦,先後擔任中國戲曲學院實驗京劇團和北京實驗京劇團主要演員,為觀眾矚目。1986年調入北京京劇院,演出多部楊派、余派、馬派經典劇目及新編歷史劇。2005年拜在歐陽中石先生門下學習戲曲理論與書法。

藝術特色

杜鎮傑嗓音圓潤醇厚,演唱韻味濃郁,扮相英俊清逸,表演質樸老到。是"老生"行當最孚眾望的當紅名家之一。

獲獎情況

·1987年獲首屆全國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演員獎。

·1988年獲北京市青年戲曲演員評獎調演優秀表演獎。

·1992年獲全國京劇青年團隊新劇目匯演優秀表演獎。

·1993年獲梅蘭芳京劇大獎賽提名獎。

·2001年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優秀演員獎。

·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2004年榮獲北京第二節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稱號。

·2004年榮獲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05年主演的《宰相劉羅鍋》名列首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榜首。

·2006年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榮譽稱號。

·2007年授予"繁榮首都文藝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2008年北京市總工會授予"首都勞動獎章"。

·2008年主演《下魯城》獲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

·2009年為北京市第一批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09年再次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五月主演的《下魯城》榮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2012年獲華鼎獎最佳戲劇男演員獎。

代表劇目

擅演劇目有《珠簾寨》、《戰太平》、《失空斬》、《春秋筆》、《蘇武牧羊》、《趙氏孤兒》、《打登州》、《擊鼓罵曹》、《伍子胥》、《楊家將》等。

個人簡介

一張方正忠厚的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出口低聲細語卻有着一種不容質疑的堅定。年屆不惑的杜鎮傑務過農、經過商,每一樣都幹得有聲有色,但是,最讓他難以割捨的還是那二十多年剪不斷理還亂的粉墨情緣……

從農村窮小子到梨園名門的成龍快婿

山東萊州沙河鎮西渡家村是杜鎮傑的老家,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至今還生活在那裡。18歲之前,杜鎮傑一直在地里干農活,廣闊的膠東大地練就了他渾厚嘹亮的好嗓子。197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考進了中國戲曲的最高學府---中國戲曲學院,成為當年整個公社遠近聞名的新聞人物。從一個地方口音濃重的農村小子,到八十年代初京劇舞台獨領風騷的青年代表,他付出的努力與艱辛是可想而知的。他至今清楚地記得,大姐用小麥稈編辮子賣錢,20個一尺半高的圈才賣一毛五分錢,大姐每月拿出兩塊錢,除去郵票和信封,剩下的就是他的生活費。勤奮好學的小杜引起了一位老師的注意,人家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沒想到竟是鼎鼎大名的馬長禮的女兒。

雖然"小馬長禮"的台緣兒雅號在戲迷中已經流傳了近二十年,但杜鎮傑對這層"特殊關係"卻從不願意多提,他覺得自己在京劇舞台上立身揚名,靠的是個人的努力勤奮與才情實力。對馬長禮先生舞颱風采的尊重與仰慕,是初入道時對京劇藝術殿堂高邈認知的起始,一經認定便沉迷於此潛心鑽下去再沒動搖過。

像農民守望田地一樣守望京劇

杜鎮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農民的兒子,大不了跟我爹一樣回家種地去!"正是憑着一股子改不了的"鄉下脾氣秉性",他的韌勁與鑽勁、虔誠與痴迷,才感動了知多見廣的老前輩---對余(叔岩)、楊(寶森)派老生多有研究的劉盛通老先生。按輩分,杜鎮傑應該叫劉老"師爺",因為他的岳父馬長禮先生這一輩就是由劉老授藝。對小杜,他老人家更是"掏了心窩子",幾十齣戲,十幾年的歲月,多少箇中奧妙,都一點一滴地口傳心授給了這個有靈氣又實誠的年輕人。1989年,76歲的劉盛通先生"臨違"(病故)前後,杜鎮傑一直侍奉左右,老人家是在他的懷抱里閉上眼的……數年以後,杜鎮傑在香港商海閱盡繁華,正是劉盛通老先生談藝說戲的音容笑貌常常縈繞於腦海,才使得他重又做出了回歸舞台的抉擇。

深刻保守與激進創新同行

杜鎮傑以恪守傳統余楊流派正宗本色為從藝之道。他常演的《楊家將》、《伍子胥》、《洪羊洞》、《失空斬》等經典老戲,皆以四十年前老北京京劇團為標準,他常說,別讓"這鍋老湯"到我們這一代就寡淡了味道。當然"保守"之外,他也有"激進"的一面。從十年前《管仲拜相》到近幾年的《蔡文姬》、《宰相劉羅鍋》,杜鎮傑的舞台新形象頗為可點可圈,按他自己的說法,排新戲、塑造新人物,用的是另一種全新的創造思維。下周一,由杜鎮傑主演的《楊家將》將在長安大戲院上演,他前演楊繼業,後演寇準,全面展示他老生行的唱、念、做才華。[1]

藝術人生

河南之行很難得

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協辦的"CCTV空中劇院河南行"於2007年6月6日開鑼。面對演出,杜鎮傑說:能受到河南人民的邀請,感到十分榮幸。河南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的戲曲大師,其觀眾肯定也相當有品位。他會把這次河南之行當作學習的好機會,認真準備,爭取給河南人民獻上完美的演出。杜鎮傑說,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非常有眼光,有遠見。"作為一個傳媒集團,能夠參與主辦持續8天的京劇演出,在全國都不多見。這不僅豐富了河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對京劇的普及有很大好處,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京劇演員,只有感謝。"

京劇不是快餐文化

京劇的改革近幾年提得非常多,杜鎮傑說:"京劇需要改革,但京劇不是'黃昏藝術',它是民族的藝術,不是快餐文化。"

談到京劇的改革,杜鎮傑說:"馬連良改革,梅蘭芳也改革,但他們都遵循藝術規律。而有些劇團為了迎合市場,把整齣戲掐頭去尾,只剩一些零落片段,常演的劇目成了老三篇,只在幾齣戲間倒騰,這種方法是不恰當的,也不應當成為京劇改革的主流。"

京劇需要知音年輕人如今很少會去聽京劇,杜鎮傑說:"京劇就是這樣,有的人愛得要死,有的人門都不碰。不過,只要走進去,便不願意出來。因此,一旦給新生代觀眾一個接觸京劇的機會,他們對京劇這一古老藝術所表現出的濃厚興趣是不可小視的。"

杜鎮傑認為在《星光大道》上走紅的男旦李玉剛很大程度上打開了年輕人看京劇的一扇門。"京劇挑的不僅是演員,也需要有真正的知音。"

杜鎮傑很希望河南觀眾有時間就去劇場看戲。"大家更深入地關注我們這個行業,就能提出更多的建議。道路其實是爭論出來的。"

2011年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少兒京劇夏令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每天的京劇專業課程及此前觀摩大劇院、學唱夏令營京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都讓小營員樂在其中。今天(8月18日),國家大劇院又邀請到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鎮傑舉辦京劇大師課,為60多名小營員介紹京劇基礎知識並親自指導。[2]

「聽說今年又要舉辦夏令營,我一早就申請要來給孩子們上課,」杜鎮傑說道,「京劇傳承的希望在孩子們身上,辦這樣的夏令營非常有意義,無論這些孩子今後會不會從事這項事業,希望國粹傳統文化能在他們心底里生根發芽。」

大師課上,杜鎮傑首先用最淺顯的語言向營員們普及京劇的基本知識,從徽班進京到京劇的形成,從京劇的流派到生旦淨末丑的各種行當,從京劇的演唱方法到念白技巧,杜鎮傑都詳細講解,「希望通過系統的介紹,能讓這些孩子對京劇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講解之後,杜鎮傑還邀請小營員現場演唱京劇片段,雖說論唱腔、論身段,這些孩子們已經表演得有板有眼了,但杜鎮傑仍毫不含糊,針對孩子們的不足之處,除了點評,他還親自上陣示範,手把手教小朋友們一腔一調、一招一式,力求完美。

第一次見杜鎮傑,小營員和家長們也變身「追星族」,大師課後爭着和杜鎮傑合影留念,本身就學習「老生」行當的寧天毅、張紀元更是抓住機會讓杜鎮傑指導,「夏令營太棒了,之前有梅葆玖爺爺、胡文閣老師給我們指導,今天杜鎮傑老師又來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夢裡。」

把原汁原味的京劇帶給觀眾

「好好唱戲,唱好戲,把觀眾請回劇場就是最好的履職。」第二年參加政協會的杜鎮傑委員說,作為京劇演員踏踏實實下基層宣傳京劇,把京劇帶到社區、郊區,聆聽觀眾的反饋是他的本分,寫出的提案才有根。[3]

頂着「北京京劇院九大頭牌」「京劇名家」「非遺傳承人」多個頭銜的杜鎮傑,本不用如此忙碌。可過去的一年,他走遍了北京郊區的順義、大興、昌平……

在北京京郊的舞台上,他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義無雙的程嬰,也是探母心切的楊四郎……常常是杜鎮傑一句唱腔,就能換來觀眾的一片叫好聲。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它的內涵要通過演員來體現。因此,作為政協委員,傳承和實踐傳統文化就成為我履職的重要部分,」60後的杜鎮傑說,演出後經常累得到後台說不出話。脫下行頭一擰,就是半盆汗。可是他卻一直堅持鉚着,就為了不讓京劇在若干年後走進博物館,只能鉚着勁唱。

過去一年,除了走出去,杜鎮傑帶領着他領銜的「尋夢承澤」京劇工作室,繼續在長安大戲院演傳統經典劇目。一年下來,杜鎮傑奉獻出了12台大戲,每台一唱就是兩個多小時。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觀眾中有了不少90後、95後的年輕人,每場的上座率也都達到了七八成。

調研、演出、下基層……演出之外的杜鎮傑在深入調研中發現,只鑽研業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推動本行業良性發展,才是他肩上更重要的責任。

「北京京劇院一直沒有自己固定的劇場,每一場演出之前還要先琢磨場租問題,這給京劇的傳承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杜鎮傑希望,通過今年政協會議用提案的方式提出來,盼着能得到相關方面的重視,盼着擁有自己的劇場。

2019年,杜鎮傑有了很多設想。在自己的劇場裡,有排練室、編導室,也有傳承和展示的空間,希望國家撥付專門資金,用於優秀傳統劇目的搶救、排演;設立京劇優秀傳統劇目檔案管理制度,不斷挖掘整理,豐富舞台上的傳統劇目演出……

「一句皮黃,承載了北京幾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好京劇,把它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觀眾,助力北京文化之都建設,我會繼續前行。」杜鎮傑表示。

視頻

孟廣祿 杜鎮傑京劇《雙投唐》兩先生強強聯手,最經典的一版!

京劇《四進士》北京京劇院 杜鎮傑 張慧芳

杜鎮傑京劇演唱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