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霄的悲情人生(蔡漢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霄的悲情人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杜霄的悲情人生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杜霄的悲情人生

最近,央視一套黃金檔正在播放一部四十集長篇歷史電視劇《天下糧田》,我一口氣看完後,發現最終給人以最多困惑、恍惚的人竟不是位居九五的乾隆皇帝,也不是鞠躬盡瘁的劉統勛大人,而是大才槃槃卻命途多舛的杜霄先生……

杜霄的一生有一條很明顯的分界線,那就是他在密查皇莊而不幸被捕的這一時期。當時,他在酷刑恐嚇面前大義凜然,並也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但當鐵箭飛派出的房槓「救」了他之後,他的思想軌跡、人生軌跡竟漸漸地發生了一個180度的轉變……

說句自私的話,在杜霄叛變的那一刻,給人的感覺比他被那太監弄死了還要讓人難受!

然而,話又說回來,很多越是想不明白的東西,才越是真實。關於杜霄的悲劇之處,用劇中三個人的三句評語就可以完整詮釋。

「鐵棋一局無人看,鼓枰百響有鬼聽」。這副對聯是杜霄送給劉統勛的,但何嘗又不是留給自己的?此為第一句。

此聯的上聯鐵棋一局是指劉統勛的舉國增田,萬民墾荒的宏偉規劃。下聯的鼓枰是棋盤。全聯的意思是劉統勛的舉國增田,萬民墾荒的規劃。杜霄認為在腐敗成風病入膏肓的滿清王朝是無法實現的,最後只會落得個無人看有鬼聽的結局。回想此聯的創作背景,那時的杜霄是個罪人,被枷帶鎖,被發配寧古塔充軍,終身為奴,恐怕是有去無回了。換句話說此聯應該是杜霄對老師劉統勛的最後遺言,從他們師生二人的對話以及杜霄送老師的記事薄和《救田疏》,可以看出杜霄對背叛恩師的懺悔,可以看出他雖罪大惡極但並非十惡不赦,可以看出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無奈和辛酸。平心而論,我認為杜霄的確是個人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人就有人性,人性有光明,也有黑暗,他一生渴望功成名就,隱忍等待,按照他傳統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做都失敗了,使得他從一個極端迅速滑向另一個極端,一念佛魔,最終劍走偏鋒,造成了杜霄一生的悲局。

我很認同劉統勛對他這位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的學生的最後說法,劉借用王勃的《滕王閣序》「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句,給予總結,以表達他對這位學生懷才不遇的同情,也表達他作為老師卻無能為力的無奈,還有他對大清用人機制腐敗的悲哀。但儘管如此,一生精忠報國且長期受傳統儒家思想薰陶的劉統勛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好在那時還有一些心系蒼生的好官,還算是明君的乾隆皇帝能聽得進逆耳忠言,所以才能除積弊、興新政、充分調動民眾大力墾荒造田的積極性。在解除糧食危機的基礎上,打造出了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圓了劉統勛大人的夢,也從反面有力反駁了杜霄觀點的錯誤

「已有鐵聲告杜雀,再無鼓音送霄雲」。這是劉統勛回杜霄的一副嵌名聯,內嵌杜霄之名。此為第二句。

這副對聯可以說是劉統勛與杜霄師生關係的最後對話。

滿眼惋惜。也不無後悔!

其實我時常在想這一問題:劉統勛該為杜霄的最終結局負責嗎?結果是:也該,也不該。

說其不該是因為畢竟劉統勛只是他杜霄的老師,他經常用孔子說的「君子不器」 告誡這位學生。要求他,君子要有根據良心和正義作是非判斷的能力和願望,要有不為外力所脅迫而堅持正義的勇氣。有了這個是非判斷和勇氣,假如他是一把刀,他可能幫人砍柴,幫人切菜,但決不會自己去或為人脅迫去殺害無辜。這樣的刀,才是有精神的刀,而不再是器,或不僅僅是器。但杜霄背道而馳,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純屬咎由自取。同時,他對杜霄的仕途升遷是不負有任何義務的,因此,劉對杜霄的最終結局應該是不負責仼的。

而說其應該負責則是因為劉統勛是關心杜霄、是想培養杜霄的,但不知是劉統勛太過注重基層鍛煉,還是政務太過繁忙以致完全忽略了他的學生還一直在底層服務的感受……

在當天的雪中對話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劉統勛是深知杜霄本來很不壞的,假如給杜霄一個更大的平台,杜霄也是可以駕馭自如的。只要他劉大人稍加提攜,杜霄足可以成為一個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的好官。但恰恰相反,這提攜二字在派系林立買官成風的滿清皇朝,作為一品大員但兩袖清風的劉統勛大人實在也有點力不從心,因此他只能用滿眼惋惜四字,來形容杜霄的不幸,來表達他作為老師心中的愧疚。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一句是亁隆對杜霄的評語,也是可以詮釋杜霄悲劇人生的第三句話。

在乾隆說這句話的前一天晚上,其與劉統勛曾秉燭長談,家國天下、無所不及,當然,也少不了對杜霄一提。可是,縱然乾隆當晚一口氣將那一份《救田疏》連讀了三遍,縱然劉統勛言語之間也有希望乾隆能再給自己這個學生一次機會……

但乾隆還是從根子上將杜霄這個人給否決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從用人角度來看,乾隆已斷定如再給杜霄機會,那其風險很可能遠大於其能創造的價值,因此,即便自己十分愛惜杜霄之才,即便當前御案上還放有其所代寫的幾份奏疏……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將杜霄發往寧古塔,終身為奴!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在乾隆眼裡,這就是一個無德之人、尤其無德之官的報應。

「好人終有天賜,惡人終有天懲,但我杜霄,本非惡人,是這個世界把我逼成了這樣」! 這是杜霄的原話,但話雖如此,「同在一個環境之中,為何偏偏只將你杜霄給逼壞」?

誰對誰錯?孰是孰非?

我只好借用佛語一句︰「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用佛家的因果報應,來解讀杜霄的悲情的人生。[1]

作者簡介

蔡漢順,廣東省揭陽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