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黃寺

圖片來自sohu

東黃寺是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黃寺大街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已無存。

目錄

歷史

雍正十二年(1734年),第二世敏珠爾呼圖克圖青海廣惠寺寺主)獲封駐京呼圖克圖,駐錫東黃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東黃寺再次重修。隨着來北京的蒙古人日益增多,清朝還在東黃寺以東興建了「蒙古外館」。[1]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占北京,東黃寺、西黃寺遭到破壞,建築受損嚴重。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東黃寺遭劫。

中華民國時期,東黃寺和西黃寺因年久失修,損毀嚴重。[2]1940年代,該寺仍為喇嘛廟,開展佛事活動。

1958年,東黃寺全部建築、西黃寺的逹賴喇嘛廟因破敗而被拆除。

建築

東黃寺坐北朝南,建築宏麗。特別是該寺的大殿,十分高大。過去老北京有諺語:「東黃寺的殿,西黃寺的塔」,即稱讚東黃寺的大殿同西黃寺的清淨化城塔。東黃寺的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

  • 山門:位於黃寺大街路北。
  • 天王殿:殿內東西分列四大天王塑像。
    • 鐘樓、鼓樓:位於天王殿前左右兩側。
  • 大殿:面闊五間,重檐廡殿頂,四周有廊,正脊中央有金屬覆缽式塔型脊剎。殿前有大型月台,月台周圍有漢白玉石欄杆。月台正前方有三道台階,其中兩側各一道台階,正中的台階中央有大型丹陛石一塊。走下正中台階有重檐圓攢尖頂青銅香爐一座,置於石座上。殿內供奉三世佛。殿內左右兩壁分別設有「Г」、「˥」形佛龕,其中北側貼北牆各設有一座佛龕(面朝南),東、西兩壁各設有若干佛龕。
    • 東、西配殿:位於大殿前左右兩側。
    • 碑亭:位於大殿前院落內左右兩側。四角攢尖單檐亭式頂。約1930年代被毀。
  • 後樓:大殿向後有一條甬路,通向後樓。後樓四周及甬道兩側為一圈矮牆,後樓前的月台側面各有兩個吐水獸。後樓二層,面闊七間(另有兩梢間),進深七間(另有兩梢間),四面均為廡殿頂,中間為天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