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英 (清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林朝英 |
---|
時代 清朝 |
姓 林 |
字 伯彥 |
號 梅峰 |
出生 1739年 |
逝世 1816年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漢字 林朝英 |
注音 ㄌㄧㄣˊ ㄔㄠˊ ㄧㄥ |
台羅 Lîm Tiâu-Ing |
客羅 Lim11 Zeu24-In24 |
林朝英寫於臺南開元寺三川門 的竹葉體楹聯。 此為下聯,所寫的是 「煉性當知養性高」。 圖片來源:Pbdragonwang |
林朝英(1739年-1816年),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今臺南市)人,字伯彥,號梅峰、又號鯨湖英, 別署一峯亭,小名夜華。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因被譽為「清代臺灣唯一藝術家」。[1]
生平
-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祖父林登榜攜家帶眷渡臺,創立「元美」號,經營布匹、砂糖等海運事業。
-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28歲入郡庠(府學)受知於臺灣道張珽,但數次赴福州秋闈皆不及第。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臺灣府城臺灣縣三界壇興築宅第,名曰「蓬臺書室」,懸掛「一峰亭」木匾。[2]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資授中書科中書銜,並贈匾額。
- 嘉慶九年(1804)有鑑於臺南孔廟老舊破敗,以白銀一萬兩贊助重修,歷經三年完工。廟成後,朝廷加以褒揚:封六品光祿寺署正,賜「重道崇文」匾、建牌坊。[3]
- 嘉慶十二年(1808)亭額「一峰亭」被盜,聞為淮軍所竊,邑人士至今猶惜之。[4]
- 嘉慶二十年(1816)壽終年七十八歲,受清廷諡封「謙尊」,留給後世「海外才子」的典範。
書畫
擅長鵝群體草書及運用竹葉體行楷,並將奇秀豪放的筆意鎔鑄於繪畫之中,大膽舒放用筆,與明徐渭狂逸一脈相承。同時並將古代字帖畫稿,慎為校對,再雕刻在木板上。其遺墨包含題寫臺南開元寺三川門的楹聯、開基天后祖廟「湄靈肇造」與「慈慧」兩匾。[5]
詩作
- 闕題
又住湖干上,依人屋數椽。
晚山如我瘦,明月向誰圓。
酒薄寒難禦,愁多病易纏。
怒濤飛不到,聊借一枝眠。[6]
- 闕題
疏萱翠葉影離離,歲晚松梅締故知。
棲鳳化鱗翻有待,虛心直節表清奇。[7]
- 闕題
仙客乘槎不乘鶴,江上登樓槎上宿。
大別山頭風雨多,晴川閣上千年日。
江人但食武昌魚,溪女猶歌大堤谷。
國□萬艘去不遲,三楚遺思在蔀屋。
為君剪斷鸚鵡洲,染破瀟湘一片綠。[8]
紀念
- 民國五十五年(1966),盧嘉興發表〈清代臺灣唯一的藝術家林朝英〉。
- 民國六十二年(1973),盧嘉興再發表〈清代臺灣藝術家林朝英〉。
- 民國六十五年(1976),何政廣輯《清代臺南府城書畫展覽專集》。
- 民國七十二年(1983),其自畫像被公開展示。
- 民國七十三年(1984),陳奇祿主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曾策畫精刊《明清時代臺灣書畫》。
- 民國一百五年(2016)12月4日,「一峰獨秀─林朝英逝世二百週年紀念」活動,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等單位通力合作舉辦。
註釋
- ↑ 民國五十五年,盧嘉興發表〈清代臺灣唯一的藝術家林朝英〉。
- ↑ 其故居位於臺灣府城三界壇街臺南市湯德章公園附近),後在臺灣日治時期遭到拆毀。
- ↑ 重道崇文坊牌坊於日據時代被遷至臺南公園內,現列為三級古蹟。
- ↑ 《臺灣通史卷三十四列傳六》:「林朝英,字伯彥,臺邑人。乾隆五十四年,貢成均。以資授中書銜,樂襄地方義舉。嘉慶初,倡修縣學文廟,並董工役,自費萬金。廟成,有司奏聞,下旨嘉獎,建坊,賜「重道崇文」之匾。坊在龍王廟前。林清之變,其黨有與相善者,書函往來,潛示不軌。朝英非之,報書諫止,痛陳利害。事敗,索黨人。發朝英書,嘉之。召入見,以病固辭,朝英工墨畫,瀟灑出塵,書亦奇秀,多作竹葉形。善彫刻,竹頭木癭,一經其手,靡不成器。家建小亭,顏曰「一峰」。亭額三字大徑尺,筆力勁秀,悉為朽木所成。光緒十二年某夜被盜,聞為淮軍所竊,邑人士至今猶惜之。」
- ↑ 中華日報社論2016年12月7日《臺南市府應多層次發揮歷史名人之貢獻》:「他在書畫藝術方面的成就,有人譽為「清代台灣唯一藝術家」,雖不無溢美,但他多才多藝的總體成就卻構成一座後人難以企越的高峰。他的「一峰」獨秀,既有自許,亦有自詡,絕非倖致。」
- ↑ 此詩收於蛻葊老人《大屯山房譚薈》,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蛻葊老人註:「詩無專集。曾見手書摺扇一葉,有五律雲。」
- ↑ 此詩收於盧嘉興〈清代臺灣藝術家林朝英〉,又載陳奇祿《明清時代臺灣書畫》,題畫詩落款:「於蓬臺書室。東寧南嶺一峰亭。年七十又四。林朝英。」編者按:林氏於嘉慶十七年(1812)所作。
- ↑ 此詩收於陳奇祿《明清時代臺灣書畫》,文建會,1984年。行書落款:「壬申年(1812)小陽春。一峰亭林朝英。」
文獻
- 《臺灣通史卷三十四列傳六》,連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