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枯木禪琴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枯木禪琴譜

 

 

 

枯木禪琴譜》清釋空塵著 ,刊刻於清光緒十風大哥九年(一八九三),共八卷 。該書前兩卷為琴論及指法,余卷收古琴譜三十二曲。作者在撰着此琴譜時,考訂多年,集名家秘本匯選,因譜派互異,名目紛更,此以《五知齋》《自遠堂》二譜為宗,既參入管見較正,以績廣陵之大概。由可知,《枯木禪琴譜》當屬廣陵派一脈。

簡介

《枯木禪琴譜》中包含琴曲為釋空塵數十年來所操之曲,其中數曲為其自己創作。全都[省題析義,去雜除繁,體會吟猱,注意指法,一歸音韻合乎諧聲。]書前數序中,對空塵其人其技,評價很高。 《枯木禪琴譜》中卷三中的琴曲為:《高山》、《流水》、《圯橋進履》、《梅花三弄》、《金風落葉》。卷四收錄琴曲為:《莊周夢蝶》、《風雷引》、《墨子悲絲》、《普菴咒》、《龍翔操》、《靜觀吟》、《良宵引》。

《枯木禪琴譜》卷八中的曲目為《獨鶴與飛》、《雲水吟》、《懷古曲》、《那羅法曲》、《枯木吟》、《思賢操》、《蓮社引》。鑑於古琴曲在歷代的流傳情況比較複雜,同名異曲和同曲異名的問題大量存在,在《存見古琴曲譜輯覽》中查看卷八中各曲在各個譜集和譜本的收錄情況,結果如下:《獨鶴與飛》、《雲水吟》、《那羅法曲》、《枯木吟》、《蓮社引》五曲只收錄於《枯木禪琴譜》中,而且從曲名看皆為表現與佛教內容有直接關聯的題材,因此以釋空塵的僧人身份創作這些琴曲是毫無疑問的。《蓮社引》、《懷古曲》和《思賢操》三曲的情況有些特殊,它們都附有歌詞,並且用曲前詞後的方式記寫的。

從廣陵琴派的傳承沿革來看,自徐常遇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著《澄鑒堂琴譜》開始到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廣陵琴派共傳十代,有弟子一百四十餘人;著有琴譜二十四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澄鑒堂琴譜》、《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蕉庵琴譜》、《枯木禪琴譜》這五部琴譜。 廣陵琴派是著名的琴派。其創始人是清初著名琴家徐常遇。徐常遇字二勛,號五山老人,其古琴演奏風格崇尚「淳古淡泊」,取音柔和,善用偏鋒,節奏也比較自由而不拘。徐常遇之所以能成為一派之宗,主要原因是他受當時浪漫主義和感傷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指法探微淺奧,積古人之未盡」,與早半個世紀形成的著名琴派「虞山派」的 「輕、微、淡、遠」 琴風相近而有所發展,因而博人喜愛。

琴藝源流

釋空塵,法號雲閒,吳縣人,曾在虎丘出家。他自幼酷愛琴藝,引《枯木禪琴譜》「自序」中說,「余幼耽操縵」,曾「遍訪明師」。他的老師不簡單,竟包括了儒、釋、道三家,其中有啟蒙老師菩提院的牧村長老,有道士趙逸峰,還有被他稱為「夫子」的蕪城丁綏安和淮山喬子衡。他跟這幾位老師學琴三十多年,只學熟了幾首曲子。老師們相繼去世後,他「於是攜琴訪道,歷燕、齊、楚、越,凡善琴者必謁之」。在遊學中他對所有琴家所奏皆「一一聆納,遞加審按」。多年的參訪後,他終於開悟,明了音樂和禪一樣,如「莊生所詔,意之所隨,不可以言傳。蓋節奏板拍可以傳授,取音用意,各隨人心 」 。

他在家鄉學琴三十餘年,離鄉遊學行腳二十餘年,再次回鄉時,已經大約五、六十歲了。此時,他已卓然成家,禪琴同入化境。佛門內外,同仰其尊,緇素皆以「公」稱之。 竹禪法師說他:「雲閒上人,深悟琴學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別傳之旨。」並題字「以琴說法」贈之。德輝法師說他「知公操縵卅年,合琴與禪為一致,則所發之音,所定之曲必有超出聲塵之外者矣」。他的同鄉朱兆蓉有詩曰:

瓶缽生涯三十年,

故鄉舊雨尚依然。

芭蕉短幅王摩詰,

落葉長安賈浪仙。

道悟法雷冬自響,

禪參智月晦尤圓。

平生雅趣饒泉石,

松下橫琴一拂弦。

釋空塵的演奏生涯除在蘇杭外,還曾在上海、北京的雅集之中。在他演奏的盛期,他和幾位同好「月必一晤,晤則琴歌竟日」,在江南的煙雨中,不知留下了多少他空靈飛動的琴聲。

釋空塵不但自己是琴僧,而且也在琴譜中儘量鈎沉昔日琴僧的資料。他說:「繼梵僧居月善琴,繼以穎師、聰師、維公、義公,咸以琴理喻禪,見於舊簡者不可以數計。」在他輯錄的《歷代聖賢名錄》中,作為佛教徒的琴家和其所作琴曲計有:

僧覺道(列墨子後,張子房前):作《鶴鳴九皋》

王摩詰(列李白後,韓昌黎前):作《春江送別》

僧智和(列郭楚望後,董庭蘭前):作《釋談》、《清夜聞鍾》、《松下觀濤》

蘇東坡:作《四樂吟》、《思君操》

僧義海(蘇東坡後):作《瑤天笙鶴》、《雙清吟》

僧省涓:作《石上流泉》、《白雲操》

內容

《枯木禪琴譜》共八卷,第一卷為「凡例」、「琴德論」、「音聲論」、「指法紀略」、「辨音十六則」、「上弦法」、「調弦法」、「撫弦轉調歌」、等;

第二卷有「制琴曲要略」、「歷代聖賢著曲名錄」、「左右手指法」、「倖存琴譜」。 從第三卷到第八卷,均為釋空塵所謂「 所操廿余曲及自著數曲」,他「省題析義,去雜除繁,體會吟猱,注意指法」,列為卷三「宮音」五曲,卷四「商角音」七曲,卷五「徵羽音」六曲,卷七「外調」三曲,均以宮調分卷。而卷八中的七曲無分調別,當為空塵和尚所創作。卷八中曲目為《獨鶴與飛》、《雲水曲》、《懷古曲》、《那羅法曲》、《枯木吟》、《思賢操》、《蓮社引》。僅從曲名看,就可知其中尚有佛家內容者,如《蓮社引》即為吟詠淨土大師之曲。

名曲解析

愛-古-琴記載

枯木禪琴譜》中包含十大名曲中的《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漁樵問答》琴曲,其中《梅花三弄》中有對琴曲的描述進行記載。介紹其原文如下:

晉桓伊所作。曲意淸幽,音節舒暢,一種孤髙現於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須從容聯絡方得其旨。

《漁樵問答》原文解析:

明楊表正所作,曲意雅淡音韻豪宕,後人擬之彈法各異,然須靜簡貫串為妙。

相關資料

《自遠堂琴譜》:清廣陵派琴家吳虹傳譜。共十一卷,收九十三曲,末卷三十曲附有歌詞。

蕉庵琴譜》:清同治七年,廣陵派琴家秦維瀚輯。收錄三十二曲。《龍翔操》等流傳。

1900年代,中國佛教界對於佛教教育顯示了前所未有的關心,興起了創辦佛教學校的熱潮。1904年,湖南長沙的開福寺創建了「湖南僧學堂」。這所佛教學校規模雖小,成了中國近代最初的佛教學校。1905年,釋文希在揚州的天寧寺,開設了僧尼普通中學,1907年,釋覺在北京開辦小學校,招收僧俗學徒,1908年,著名的禪僧敬安在浙江寧波創辦了僧眾小學校和民眾小學校。1910年的秋天,後來在民國時期十分活躍的諦閒和月霞於南京創設了江蘇僧侶師範學堂。此外,釋空塵也在河南信陽辦起了僧俗學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