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崗鎮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地處柘城縣西北部,東與慈聖鎮相連,南與申橋鄉為鄰,西與周口市太康縣馬頭鎮接壤,北與睢縣白樓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54.8平方千米。

明、清時期,分屬居仁、由義2鄉;1983年12月,改公社為伯崗鄉。2015年1月,伯崗鄉撤鄉設鎮。截至2019年5月,伯崗鎮總人口5.4929萬人。截至2020年6月,伯崗鎮轄30個行政村。

2011年,伯崗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4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74元。 2018年,伯崗鎮有工業企業7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0個。[1]

建置沿革

明、清時期,分屬居仁、由義2鄉。

民國二年(1913年),置伯崗集、褚崗集、李灘店三牌,屬西北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伯崗、丁王口鄉聯保,屬第三區。

1949年12月,分屬慈聖、官莊2區。

1958年10月,成立伯崗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為伯崗鄉。

2015年1月,伯崗鄉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伯崗鎮轄30個行政村:伯東、伯西、北張、李顯武、劉雙安、王寨、許王莊、郭徐楊、郭莊、翟橋、呂樓、丁莊、牛窪、郭樓、聶莊、王大莊、何儀賓、張關、董樓、李自美、曹樓、孔廟、里崗、梁莊、尚莊、鄧屯、王樓寨、大賀莊、賀大廟、張寧,下設25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伯崗鎮轄3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伯東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伯崗鎮地處柘城縣西北部,東與慈聖鎮相連,南與申橋鄉為鄰,西與周口市太康縣馬頭鎮接壤,北與睢縣白樓鄉交界, 行政區域面積54.8平方千米。

氣候

伯崗鎮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1944小時,年平均氣溫14.2℃,一般最高溫度39℃,一般最低溫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無霜期約211天。

水文

伯崗鎮境內有三級河惠濟河,長5.2千米;四級河蔣河、小洪河2條,總長14.3千米。

土地資源

伯崗鎮有耕地面積5萬畝。

人口

2011年末,伯崗鎮總人口5.3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000人,城鎮化率11%。另有流動人口180人。總人口中,男性27500人,占51%;女性26400人,占4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長率5.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63人。

截至2018年末,伯崗鎮戶籍人口為61704人。

截至2019年5月,伯崗鎮總人口5.4929萬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伯崗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4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74元。

2018年,伯崗鎮有工業企業7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0個。

農業

2011年,伯崗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2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6%。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5萬噸,人均920千克,其中小麥2.4萬噸,玉米2.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棉花、辣椒、油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7560畝,產量7149噸;棉花種植面積1350畝,產量130噸;辣椒種植面積4500畝,干辣椒產量1513噸;油菜種植面積2955畝,產量500噸。

伯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8萬頭,出欄2.6萬頭;羊飼養量3.4萬隻,出欄1.1萬隻;牛飼養量8001頭,出欄3720頭;家禽飼養量26.2萬羽,上市家禽15萬羽。有500羽以上養雞場6個,500頭以上養豬場1個。

工業

2011年,伯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266萬元,比上年增長25%。有工業企業85家。

商業

2011年末,伯崗鎮有商業網點120個,職工2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3億元。城鄉集貿市場7個,年成交額2.3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伯崗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6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伯崗鎮有幼兒園3所,小學17所,初中3所,中小學在校生5780人,專任教師320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4%。

科學技術

2011年末,伯崗鎮有科普宣傳站、農業推廣站7個,科技人員40人,農村實用人才7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伯崗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個。農家書屋22個,藏書6910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600戶,入戶率60%。

2011年末,伯崗鎮有體育場5個,4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伯崗鎮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50個;病床320張。專業衛生人員110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8%。

社會保障

2011年,伯崗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戶,人數24人,支出4.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33人次,支出9.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250戶,人數1835人,支出158.5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70張,集中供養70人,支出15.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54人,支出33.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20人次,支出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1.8萬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2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伯崗鎮有郵政儲蓄所1個,投遞點30個,累計發行報紙、期刊1800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0個,固定電話用戶1500戶,移動電話用戶1.1萬戶,寬帶接入用戶850戶。[4]

交通

伯崗鎮境內有035縣道經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據傳,秦末楚漢相爭霸王項羽高築霸台,留下霸王崗遺址,後演繹為伯崗集。

風景名勝

霸崗煙柳

霸崗煙柳,在伯崗集西南角,實為高約6米,周長70多米的一土崗,是柘城縣七台八景"中八景之一。

鳳凰台(寶台廟遺址)

鳳凰台又稱寶台廟,位於伯崗鎮北王莊村。清光緒《柘城縣誌·古蹟》:"鳳凰台,在城西三十五里,上有廟,亦名寶台。台高四五丈,遙望巍然聳峙,鐘聲佛火,自昔稱盛。"遺址僅存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高7米的夯土台,台上有兩間新建廟宇。

唐莊遺址

唐莊遺址是柘城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漢代,位於伯崗鎮唐莊村西北,面積3000平方米,文化層厚4-6米。遺址上原為高大土丘,解放初在開挖李灘乾渠時削平,並將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遺址發現漢代磚室墓及灰陶罐、陶壺等陪葬品及新石器時代的方格紋、繩紋、附加堆紋等紋飾陶片。

伯崗東街翟家老宅

翟家老宅是一座古建築,始建於清代,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伯崗集中部十字路口東北部。

何儀儐郭振峰老宅

郭振峰老宅,建於清代,為柘城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伯崗鎮何儀儐村五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