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林自然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林自然博物館

圖片來自icity

柏林自然博物館(Museum für Naturkunde,或簡稱:Naturkundemuseum),全稱「自然博物館-柏林洪堡大學萊布尼茨進化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Museum für Naturkunde – Leibniz-Institut für Evolutions- und Biodiversitätsforschung an der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別稱洪堡博物館(Humboldt-Museum),位於德國首都柏林,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第二大是法蘭克福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地理位置

柏林自然博物館位於德國柏林米特區殘疾人大街43號。附近的六號地鐵線站於2009年更名為「自然博物館站 (柏林地鐵)」。

歷史發展

柏林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到1810年菩提樹下大街柏林大學建校之初先後建立的三家博物館:解剖學-動物解剖學博物館礦物學博物館動物學博物館[1]大博物館的館藏就是從那時便開始積累的。其中動物學博物館於1809年由博物學家約翰·岑特里烏斯·馮·霍夫曼澤希創建。礦物學博物館於1814年創建,是當時德國皇家礦產陳列室的延續。

後來的柏林自然博物館坐落於由德國建築師奧古斯特·蒂德|August Tiede}}設計的一座三翼建築中。1889年12月2日,在威廉二世的主持下,新落成的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整合了當時隸屬柏林大學的三個研究型博物館:地質學-古生物學博物館礦物學-岩相學博物館動物學博物館。1914年到1917年間又建成了博物館的另一個橫翼。

博物館本身作為柏林洪堡大學的一部分,1945年之前曾名為「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動物學博物館」。因其具有跨區域意義,研究工作又牽涉到政府和國家利益,2009年1月1日,柏林自然博物館正式成為一家公法基金會,並被冠名為「自然博物館-柏林洪堡大學萊布尼茨進化及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成為德國萊布尼茨學會成員。2009年9月24日,博物館成為「洪堡圈」的創始成員之一。

館藏

柏林自然博物館藏品超過三千萬件。其中最著名的藏品是世界最高的腕龍骨骼化石標本——布氏腕龍Brachiosaurus brancai)。這件化石標本陳列於博物館中央大廳,被德國古生物學會評為2012年年度化石。此外,博物館擁有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印石板始祖鳥的柏林標本;還有世界上最現代的水生生物收藏館之一,藏有超過276,000個玻璃標本瓶儲存的約一百萬水生生物標本;以及約13萬件鳥類標本,涵蓋了全世界大約90%的鳥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