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睢陽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睢陽區是河南省商丘市市轄區,位於商丘市中心南部,北依梁園區,東鄰商丘新區與虞城縣,西連寧陵縣,南望柘城縣、鹿邑縣與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是商丘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丘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旅遊服務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區下轄19個街道(鎮),總面積8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萬人(均不含商丘新區)。

睢陽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三皇之首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鑽木取火,睢陽被譽為「中國火文化之鄉」。商族、商人、商朝起源於這裡,睢陽被譽為「中國商文化之鄉」。睢陽區是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朝梁國、魏晉梁國、宋朝等歷史時期的都城,燧人顓頊帝嚳姒相商湯微子劉武元顥趙構等先後在此建都立國。[1]

睢陽境內名勝古蹟有100多處,著名景點有商丘古城燧皇陵帝嚳陵閼伯台華商文化廣場中國商文化博物館微子祠文雅台宋國故城張巡祠八關齋應天書院歸德府文廟、壯悔堂、淮海戰役總前委紀念館等,其中商丘古城與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為世界文化遺產。

初步統計,2017年,睢陽區生產總值(GDP)235.9億元,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6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3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萬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萬元,同比增長10%(均不含商丘新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睢陽區位於北緯34°04′—34°38′,東經115°20′—115°48′之間。地處華北平原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在睢水(古睢水)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而得名。

地貌

睢陽區地處華北平原,全區平原面積占100%。

氣候

睢陽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時數2508.9小時,太陽總輻射年均達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充足,光能源豐富。平均氣溫13.9℃,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9℃,冬不太冷。無霜期206天,最長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睢陽區常住人口71萬人(不含商丘新區)。

民族

睢陽區有漢、回、壯、蒙古、維吾爾、滿、藏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約占99.4%,少數民族約占0.6%。

交通通訊

交通

睢陽區毗鄰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京九鐵路和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及連雲港至霍爾果斯的310國道,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縱貫南北。睢陽區是連接華東與華中、沿海與內陸的重要通道,地處交通要津,鐵路、高鐵縱橫交錯,公路四通八達,西接民航商丘機場。隴海鐵路、京九鐵路、徐蘭客運專線、商杭客運專線、連霍高速、濟廣高速、105國道、310國道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市區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形成全面的鐵路公路交通網。境內10餘條公路幹線輻射四面八方。

通訊

截至2015年底,睢陽區程控電話及移動通信網覆蓋全區,郵電、通訊方便快捷,隨時可與世界各地聯繫。

經濟建設

綜述

初步統計,2017年,睢陽區生產總值(GDP)235.9億元,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6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3億元,增長8.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萬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萬元,同比增長10%(均不含商丘新區)。

第一產業

2016年,睢陽區農業發展基礎持續改善。通過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土地綜合整治、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縣等項目使全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2016年全區糧食總產51.6萬噸。規模養殖業快速發展。2016年,各類規模養殖小區達65個,中型以上養殖場達687個,肉蛋奶總產量12.32萬噸。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已成功申報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3家,市級示範社13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5家。通過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鎮容鎮貌、路容路貌明顯改觀,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高,已創建達標村71個、示範村51個,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先進縣區。加大精準幫扶力度,實施到戶增收項目,完成了1258戶3763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第二產業

2016年,睢陽區工業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六縱四橫」網狀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日益完善,百億級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已形成了棉花紡織、面料織造、印花、染整、針織內衣、服裝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入駐企業172家,產值255億元,增加值5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0億元。蘇美達服裝產業園針織服裝(A區、B區)、商丘國龍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碳纖維複合材料、河南省中聯玻璃有限責任公司低輻射玻璃及深加工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商丘工業品博覽城、商丘輕紡城面輔料生產項目、伊仕特-奧特萊斯3個億元以上項目已簽訂合作協議。生態食品產業園內南京西路、長江西路等10條道路已建成通車,園區綠化、管網鋪設、通信、電力、供水、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日臻完善。邦傑食品、飲之健食品、萬象食品等5個項目已建成達產。廣東津津食品、商丘市東之源食品、上海福利達食品、北京中農泰豐、河南阿衡餐飲中央廚房項目等7個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廣東和泰食品包裝、台灣正本清源食品、商丘生態食品產業園雙創園區等項目已經簽約落戶。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2016年,睢陽區以產業集聚區、生態食品產業園、商丘古城為平台,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注重後續服務,精心組織「華商文化節」,積極引導企業參加「投洽會」、「廣交會」、「高交會」等一系列招商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區招商引資共簽約落地項目85個,其中億元以上簽約落地項目40個,3至5億元項目3個,5億元以上項目3個。全年到位省外資金7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24萬美元。出口總額1490萬美元。

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在投資拉動,項目先行的經濟發展形勢下,睢陽區把「抓投資」和「推項目」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戰」,全區重點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67項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64.6億元。浙江福田針織、邦傑食品、寧奧服飾、小燕子針織(二期)、電商產業園一期、智慧谷電商產業園等15個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商丘古都城修復性保護與展示、蘇美達針織、古城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信華城二期、嘉信針織服裝等按年度計劃節點順利推進。

第三產業

2016年,睢陽區民生持續得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閆集鎮、高辛鎮、路河鎮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為五保老人提供一個功能完善、設施齊全、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7241萬元,五保資金1099.9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運行情況平穩。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以上,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8911.7萬元。就業培訓政策得到有效落實。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754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27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315人。免費開展創業、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9934人。城鎮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共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1萬套,積極實施購買普通商品住房財政補貼,受理購房補貼家庭3660戶,發放補貼資金8000萬元。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6年,睢陽區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市政道路建設成績顯著,50條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車。華夏遊樂園、漢梁文化園等公園陸續建成開放;商都公園、古宋河畔濱河公園建設正式啟動;商丘濕地公園正在進行規劃設計。14塊街頭綠地已完工;推進內河治理提升工程,完成了忠民河(南京路至宋城路)、蔡河(新城國際至北海路)2條河段的9200米污水管網鋪設任務,實現部分河道污水管網貫通。建成連體公廁中轉站32座、水沖式公廁146座、環衛工人服務站11座。

文化事業

2016年,商丘古都城修復性保護與展示取得新突破。按照「一線、一片、一業態、一安置」的推進思路,細化措施,強化責任,全力推進古城項目建設。《商丘古城旅遊區歸德府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商丘歷代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已經通過市規委會評審,納入2016-2030年商丘城市總體規劃。《商丘古城保護條例》的頒布,標誌着商丘古城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邁上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歸德府城牆東牆南段、南牆東段維修加固工程已完工,南城牆西段、東城牆北段維修加固工程已開始實施。一公里精品旅遊線路、近代工業遺產園、陳家大院、馬道街和鳳池整修已完工。城隍廟商業街區、美人胡同特色餐飲街區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古城一期安置工程3、4、5號地塊52棟安置房已封頂,5799套安置房正在分配到戶。古城磚城牆內、南關、居民安置區三個區域房屋徵收基本完成;東關片區貨幣化安置正在加快推進

教育資源

截止2016年底,睢陽區共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275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初中37所,普通小學230所,幼兒園3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鄉鎮文化技術學校18所。全區公辦中小學校在校生達17萬餘人。

醫療民生

2016年,睢陽區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積極推進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市四院異地新建項目一期病房樓、門診樓主體及三層連廊主體已全部完工,二期工程各項審批手續正在完善,近期也將破土動工。區婦幼保健院搬遷項目門診樓已建成投入使用,病房樓已封頂。婁店、郭村、李口等6家鄉鎮衛生院建設已完工。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創建工作全面鋪開。基礎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建、改擴建、維修改造中小學(含幼兒園)44所。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重視婦女、兒童、老齡工作,不斷完善保障體系。

風景名勝

商丘古城,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着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應天書院,北宋全國四大書院之首,又稱應天府書院。其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書院之首。所以,《宋史》云:「北宋興學,始於商丘」。1998年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式。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在北宋時與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河南嵩山的嵩陽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

燧皇陵,又名燧人氏陵園,上古時期在商丘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的墓園,位於商丘火文化景區,即商丘古城西南三里處。據《歸德府志》、《韓非子》、《左傳》、《三皇五帝時代》等典籍記載:「燧皇陵在閼伯台西北」。據專家考證,燧人氏為天下第一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帝嚳陵,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睢陽區高辛鎮〕。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今商丘)。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陵位於高辛鎮。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

火神台,亦稱閼伯台、火星台,位於商丘火文化景區,即商丘古城西南1.5 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火神台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最早最現代化的授時台也是中國唯一的民用授時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巡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園內有唐代「安史之亂」時因守睢陽而殉國的張巡墓,位於張巡祠北端墓葬園林區,墓冢為圓形,直徑20米,高5米,用青石圍砌;上覆黃土。墓前有巨型墓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