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柘城故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柘城故城,又名北舊城,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關鎮,2000年被列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柘城故城為戰國至明晚期柘城縣城的舊址,由於黃河水患,使得河沙淤積於城牆外,城內地面低於城外,遂於明嘉靖年間廢棄,並於故城城牆南側新建新柘城縣城,故城轉為湖泊,為容湖生態公園景區的一部分。城址以城牆基為界東西長1800米,南北寬1600米,在其中發現了自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直至明代的聚落遺存。城牆為夯土建造,現存地面段長230米,寬10-15米,高5-10米,為豫東保存較好的城牆遺址之一。除此之外,現遺存於地面上的主要建築尚有夏御叔墓、歇鶴台遺址、朱襄氏祠堂舊址、柘溝春水舊址等。其中歇鶴台遺址為祭祀老子的重要場所。

文獻記載

柘城故城,相傳為人文始祖三皇之一炎帝朱襄氏的建都地。

《路史·禪通紀》記載:朱襄氏「都於朱,故號曰朱襄氏」。「朱」在何處?《路史·禪通紀》載:「陳留株邑,朱襄氏之地也。按:即陳之株野。」

寰宇記》載:「柘城為朱襄氏之邑」,朱襄氏故都遺址即在柘城。

文物遺存

根據商丘市、柘城縣文物工作者勘探發掘,柘城故城城牆層疊着從新石器時代至明代的文化遺存,是豫東文化內容最為豐富的遺址之一。

柘城縣文物部門通過對柘城故城耐心細緻的考古發掘,發現以故城牆基為邊界,文化內涵豐富,發現了較為典型的文化遺蹟,出土了大量的文化精品。主要遺蹟有街道、房基、庭院、水井、排水設施等;典型物有漢代的大陶瓮、漢代五銖錢唐三彩、唐代白瓷、宋代黃釉瓷器以及元、明時期的各種瓷器和各朝代的建築構件等。

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長方形,東西長1800米;南北長1600米。西城牆的寬度為42米;護城河寬度為100米左右;西城門以內距城牆60米還探明有南北長134米、寬7米的道路,此路與西門出口相連接。

故城西城牆位於縣中醫院西側,總長度1600米,西關村以北殘存的城牆南北長915米,牆基寬32米,現保留在地面以上的城牆南北長230米,寬10至15米,高5至10米不等,城牆為夯土築就。夯土層厚約12至20厘米。夯土城牆早於戰國,至明代廢棄。該城牆是多個朝代築修形成。此城牆是豫東地區保存較好的一段土城牆。」

保留下來的西城牆為夯土層,長約500米,高15米,包含了不同時期的[[勞動人民]]為防禦水患而付出的智慧。此段城牆夯窩顯現清楚,夯層中夾雜有少許不同時期的遺物,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建築城牆的方法和使用的築造工具[2]

視頻

柘城故城 相關視頻

柘城故城遺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