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柯林頓彈劾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柯林頓彈劾案
圖片來自storm

克林頓彈劾案是指美國第42任總統比爾·克林頓於1998年12月19日被美國眾議院彈劾的一件案件,其罪名包括偽證罪和妨礙司法公正。此外,包括另一個偽證罪和濫用職權在內的另外兩個罪名在眾議院表決中未獲通過。此次彈劾源起於萊溫斯基醜聞和普拉·瓊斯針對克林頓涉及對她性侵犯的訴訟。

1999年2月12日,美國參議院[1] 對克林頓彈劾案進行宣判,宣判採取三分之二多數的表決方式,最終只有45名參議員(在全部100名中)認為克林頓的偽證罪成立,50名參議員表決認為他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成立,均未達到三分之二多數。因此參議院宣判克林頓無罪。克林頓保住總統一職,差17票就要遭到罷免。

眾參兩院的表決有很大的偏袒性。在眾議院,有5個民主黨人投票支持彈劾。而在參議院,由於共和黨擁有55個席位,所以沒有任何一個民主黨參議員投票支持彈劾。有十名共和黨參議員投票反對彈劾。

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總統彈劾案,首次彈劾案是發生於1868年的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所不同的是,約翰遜僅差1票(35-19)就將被參議院宣判有罪,而遭到罷免。

1998年1月記者招待會

性醜聞謠言剛剛公開,便甚囂塵上。克林頓被迫出面公開聲明:「我和萊文斯基小姐並沒有任何性關係。(I did not have sexual relations with that woman, Miss Lewinsky.)」而當普拉給出他的證據時,克林頓再次向公眾發誓:「我從來沒有和莫尼卡·萊文斯基有過性關係,我們兩個是清白的。(I have never had sexual relations with Monica Lewinsky. I've never had an affair with her.)」不過數月之後,他又公開承認他和萊溫斯基的關係是「錯誤的」、「不合適的」。萊溫斯基多次為克林頓口交。

眾議院彈劾

因為肯·斯塔爾已經提供了較為完整而廣泛的調查,所以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並未親自對克林頓的自我辯解進行調查。這件事在1998年中期選舉之前也並沒有引起過多變故。然而在選舉中,總統彈劾案成了重要的議題之一。在1998年11月的中期選舉,民主黨重新拿回了國會的部分席位,即使共和黨仍然控制國會。1994年的中期選舉,克林頓領導的民主黨大崩潰,雖然在1996年11月的大選又獲得了8個席位,但仍然處於劣勢。過去的美國總統一旦成功連任,在第六年任期的中期選舉,其政黨總會喪失議席,但這次卻不減反增。

雖然在1998年的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依然擁有國會的多數席位,但此役中他們損失了不少席位。在中期選舉之後不久,美國眾議院議長,同時也是力主彈劾克林頓的人之一的紐特·金里奇發表聲明。他在聲明中說,一旦找到合適的繼任者,他將立刻從國會辭職。1999年1月25日,金里奇兌現了他的諾言,正式從國會辭職。在彈劾討論中,金里奇私下做的民意調查發現,克林頓的醜聞會使共和黨在1998年的中期選舉中獲得6到30個額外的眾議院席位。

彈劾進程在大選後的第105屆美國國會落選人會議上正式開始。聽證委員會的態度略顯敷衍,但是場下的議員們卻大有分庭抗禮之勢。未上任的新聞發言人,鮑勃·利文斯頓議員(同時也是共和黨選出的金里奇的繼任者),在他自己的婚外情醜聞曝光之後發表聲明放棄了他的候選人資格,並從國會辭職。但在這次聲明中,利文斯頓也同時建議克林頓辭職。但克林頓選擇繼續留在白宮,並勸說利文斯頓收回辭職申請。在出版商拉里·弗林特的懸賞公布後,很多傑出的共和黨成員(包括印第安納州丹·伯頓愛達荷州海倫·切諾維斯伊利諾伊州亨利·海德等)都被爆出婚外情醜聞。因此很多克林頓的支持者指責共和黨的偽善。

獨立司法取證

對克林頓的指控來自於獨立檢察官肯·斯塔爾(Ken Starr)的調查報告。從處理白水門事件開始,在美國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Janet Reno)的授權下,斯塔爾開始了對克林頓的大範圍調查工作。調查的內容包括克林頓在開除白宮旅遊代理人一事中濫用職權,不正當使用聯邦調查局檔案以及在由普拉·瓊斯(Paula Jones)提出的克林頓性騷擾案中克林頓的表現。在審判中,法官面對克林頓的辯解要求提供對於「性關係」準確而合法的定義。一條被多次引用的,來自克林頓的大陪審團的聲明讓斯塔爾發現了克林頓發言中的一個破綻——「is」一詞使用似乎並不準確。克林頓聲稱「我們之間什麼都沒有發生(there's nothing going on between us)」 。這句話的真實與否取決於對「is」一詞的理解。克林頓本人也曾對這一詞的理解發表過聲明,並認為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可信的。後來斯塔爾又從電腦的硬盤中和與萊溫斯基的電子郵件中找到了更多說明克林頓用詞不準確的證據。基於他具有爭議的調查結論,斯塔爾認為克林頓撒了謊。斯塔爾向國會呈交了一份冗長的文件(即斯塔爾報告),同時將這份充滿露骨描述的報告登載在網上。不過這份報告卻立即成為人們詬病的對象。民主黨認為斯塔爾花了7000萬美金,卻僅僅得到了一個謊言和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更多的批評者認為斯塔爾的報告過於政治化,因為這份報告違反律師道德的向媒體透露了一些偏向性的細節,並且這份報告包含了冗長的,並不適宜用於案件之中的露骨描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