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葉栒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葉栒子(學名: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是薔薇科、栒子屬半常綠或常綠灌木,高可達5米;枝條開張,小枝灰褐色,葉片橢圓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側脈具淺皺紋,下面被灰白色絨毛及白霜,葉脈顯明突起;葉柄粗壯,花多而密生成復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灰白色絨毛,苞片細小,線形,微具柔毛,早落;萼筒鍾狀,外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短漸尖,外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有少許柔毛;花瓣平展,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有短爪,白色;花葯紫色;花柱離生,比雄蕊稍短;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近球形,深紅色,6月開花,9-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生長在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或溝邊雜木林中。

柳葉栒子是一味中藥材,對於治療咳嗽、除風熱有很好的療效。

形態特徵

半常綠或常綠灌木,高達5米;枝條開張,小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紅褐色,嫩時被絨毛,老時脫落。葉片橢圓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8.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側脈12-16對下陷,具淺皺紋,下面被灰白色絨毛及白霜,葉脈顯明突起;葉柄粗壯,長4-5毫米,具絨毛,通常紅色。

花多而密生成復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灰白色絨毛,長3-5厘米;苞片細小,線形,微具柔毛,早落;花梗長2-4毫米;花直徑5-6毫米;萼筒鍾狀,外面密生灰白色絨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短漸尖,外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內面無毛或僅先端有少許柔毛;花瓣平展,卵形或近圓形,直徑約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稍長於花瓣或與花瓣近等長,花葯紫色;花柱2-3,離生,比雄蕊稍短;子房頂端具柔毛。果實近球形,直徑5-7毫米,深紅色,小核2-3。花期6月,果期9-10月。[1]

主要價值

柳葉栒子是一味中藥材,對於治療咳嗽、除風熱有很好的療效。[2]

近種區別

柳葉栒子葉形和花序均近似光葉栒子(Cotoneaster glabratus Rehder & E. H. Wilson),唯後者葉片下面無毛,花序和萼筒上有稀疏柔毛,而本種的花序及萼筒密被絨毛,兩者易於區別。

主要變種

柳葉栒子窄葉變種

葉片較窄,線狀披針形,上面具深皺紋,葉脈深陷,葉邊反卷,下面密被捲曲絨毛。果實倒卵形,直徑3-4毫米,常具2小核。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生長於海拔1400-1500米的雜木林中。

柳葉栒子大葉變種

A. Rehder & E. H. Wilson 將湖北西部和四川東部所采的柳葉栒子劃分為一獨立種,命名為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 Franch.其區別點在於葉片稍寬大,上面具柔毛,枝條密被柔毛,果實卵形,這些特徵在本種中變異頗大,列入該種的變種較為合理,故更名如上。分布於中國湖北、四川。

柳葉栒子皺葉變種 小葉山米麻(中國樹木分類學)

葉片較寬大,橢圓長圓形,上面暗褐色,具深皺紋,葉脈深陷,葉邊反卷,下面葉脈顯著突起,密被絨毛。果實紅色,直徑約6毫米,具小核2-3。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及四川東部。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生長在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或溝邊雜木林中。

繁殖方法

柳葉栒子腋芽誘導適宜的培養基為MS+0.8毫克/升、6-BA+0.02毫克/升、NAA+1.2毫克/升PPM;在叢生芽增殖時期,最適宜柳葉栒子繼代增殖的培養基是MS+1.0毫克/升6-BA;在生根培養時,最適宜的生根培養基是F+0.05毫克/升NAA,最佳煉苗方式是先閉瓶煉苗7天,再開瓶煉苗4天;最適宜的移栽基質是蛭石、泥炭土、珍珠岩體積比=2:1:1,移栽成活率高達72%以上。在選擇外植體時,最初用的是柳葉栒子的一年生莖段,用柳葉栒子實生苗作為外植體,進行滅菌後成活率較高。植物的不同部位所含菌量不同,採集外植體時要加以仔細選擇。繼代次數對於柳葉栒子叢生芽增殖有影響,不同植物受繼代次數的影響也不同。在進行生根之前先對組培苗進行壯苗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只加入植物激素NAA,除了植物激素外,還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其他天然添加物,如香蕉泥、番茄泥等天然添加物,以及活性炭和馬鈴薯泥、椰子汁等物質,這些天然添加物價格低廉而且便於獲取,效果會很明顯,在以後的壯苗培養時可以適量加入。柳葉栒子組培快繁體系來繁殖柳葉栒子,生產周期短,僅為4個月,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生產出來的苗特別多,性狀也一致,可以實現柳葉栒子的工廠化生產,使得柳葉栒子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大規模應用於園林中,從而為中國的園林綠化增添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