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是國家首批13個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之一,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資源豐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2010年3月,國務院批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1],試驗區建設發展由地方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試驗區主體為素有「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規劃面積25.6萬平方公里,地處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往的中心地帶,向西可至西亞,向南直通南亞,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通道和開放門戶,也是西北地區最具投資空間和發展潛力的區域之一。經濟上承擔着支撐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支援西藏、穩定新疆和支持全國發展的重任,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及「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之一。
基本概況
柴達木地區占地25.6萬平方公里,土地大多為鹽澤、戈壁等未開發利用地,是國內面積最大、唯一一個布局在藏區的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循環經濟園區[2]。根據《規劃》,到2020年,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將努力建設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
試驗區礦產資源富集,累計發現各類礦產86種,產地1050處,具有類型全、品位高、組合好和產業關聯度強的特點。已探明儲量的礦產57種,上儲量表的礦產48種,占全省的55%,占全國的28%。現有礦產地281處,其中大型礦床72處(內含特大型礦床22處),中型礦床61處,小型礦床22處。
十大政策
國家10大支持政策分別為:
一是制定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政策的時候,將試驗區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的產業發展規劃;
二是在不降低技術水平和環保標準的前提下,對合理配置生產要素和延伸產業鏈的配套項目,可適當地放寬准入條件;
三是對試驗區用於循環經濟產業化項目的天然氣優先保障資源配額;
四是對試驗區的機場、鐵路、給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給予支持;
五是在試驗區內,企業用於綠化的土地視為實施生態工程用地,享用國家的土地劃撥政策;
六是在試驗區發展過程當中,對急需解決的公共技術、延長產業鏈的關鍵技術給予研發經費的支持;
七是為滿足試驗區循環經濟發展所需產業工人等人才需要,進一步加大對試驗區職業技能培訓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八是加強規划水利樞紐、綠洲灌區改造、節水農業項目建設;
九是進一步支持資源開發集中區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十是進一步支持電網建設。此外,國家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還有一些價格、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
視頻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0-03-19
- ↑ 我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試驗區進入發展新階段(圖),網易,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