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校勘學大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校勘學大綱》,倪其心 著,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年出版新書約1000種,重印書2700餘種次,出版物已覆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1]和工程技術各領域。現有產品中,大中專教材占35%,學術圖書占45%,一般圖書占20%。在文史哲、法學、經濟管理、學術普及、漢語教學等出版領域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和特色[2]

內容簡介

校勘學是研究古籍校勘的科學,其目的和任務是總結歷代學者校勘古籍的經驗,研究校勘古籍的法則和規律,為具體進行古籍校勘提供理論指導。校勘學理論是在校勘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具有指導校勘實踐的作用,同時又接受校勘實踐的檢驗,並在校勘實踐中發展。

古籍整理而言,校勘學是基礎。只有在校勘精當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恢復古籍的原貌,認識不同時期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分析釐清出現差異的原因,並因之更好的認識古籍及當時的學術源流。學習和研究校勘學,自覺掌握和運用校勘的法則和規律,才能更好的進行古籍整理。

《校勘學大綱》就是研究中國校勘學的精深之作。《校勘學大綱》章說明了校勘學研究的對象,第二至第七章論述了校勘和校勘學的歷史、校勘學的基本理論、校勘實踐的方法和技能,尤其第三章關於古籍的基本構成,發前人所未發,獨闢蹊徑,從理論和例證兩方面解釋了中國古代典籍複雜的成因。關於古籍「重疊構成」的看法,頗得顧頡剛「古史層累說」之意。後一章則辨析了輯佚、辨偽與校勘學的關係。

歷代學者通過大量古籍校勘和有關筆記著述,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校勘經驗,後代也有一些總結性的著作出現,如《校勘學釋例》《校讎廣義-校勘編》等,但二者多例證,少理論總結。《校勘學大綱》則是在博採眾書之例的基礎上,進行了歸納提煉,在根本原則、各類通例和校勘方法上都做了理論性的總結,內容詳實全面,可謂「校勘學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作者介紹

倪其心 (1934—2002),1956年畢業於大學,並留校任教,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全宋詩》總編纂之一。主要著作有:《韓愈》(中華書局 1985)、《校勘學大綱》 (大學出版社 1987)、《漢代詩歌新論》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0)、《漢武帝立樂府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5)

參考文獻

  1.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2. 規模現狀,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