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核物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核物理研究所是我國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我國核科技、核工業[1]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先導性與基礎性作用。物理所主要從事輻射效應、核物理基礎(理論與實驗)、核物理應用、核數據測量與評價建庫、中子散射、激光核物理、加速器技術等領域研究。下設9個研究室(部),擁有國家級、部委級重點實驗室(中心)4個、中核集團級重點實驗室2個。

科研成果

踐行「創新求實 合作共贏」的核物理文化,物理所瞄準國際前沿課題,取得了眾多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在核技術應用和輻射效應研究方面,促進環境、材料、生命等學科發展,為國家航空航天器件抗輻射加固作出重要貢獻。按照核數據工作「小規模,高水平,有特點」的指導原則,為我國核裝置發展、核能產品研製提供強有力技術保障,滿足國家核工程重大需求。努力建設中子散射研究方面的世界先進水平國家級實驗室,為我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化工、地礦、環境、工程等方面提供先進研究測量手段。立足激光等離子體物理、激光核物理等前沿交叉學科,大需求,開展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為慣性約束聚變、激光加速器、核材料檢測及航天器空間防護等作出貢獻。同時,基於自身所具備的大小型加速器系統、束流輸運線及其相關器部件全流程研發和工程實施能力,繼續為國內多家用戶提供研製服務。

研究所貢獻

核物理所是由建院初、中期的二室、三室、四室、七室、十四室等室組成的,曾為我國原子彈、氫彈、核潛艇[2]的理論計算、核參數的測量做出過重要貢獻。

50多年來,在全所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基礎研究主要瞄準國際前沿,取得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理論與實驗結果;應用基礎研究主要瞄準國家目標,解決了多項國家重要基礎問題。歷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SCI收錄340餘篇;共獲得國家級獎勵30項,部省級獎勵200餘項,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00多名。

研究所名人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三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鄧稼先、于敏等多位院士在上述研究室工作過。

研究所設置

核物理所設有輻射效應研究室、核反應與核結構研究室、中子與裂變物理研究室、核數據研究室、串列加速器研究運行室、中子散射研究室和核物理應用研究室、行政辦公室、黨工辦公室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實驗與理論核物理(包括核反應、核結構以及放射性核束物理等)、核數據(包括核數據測量、評價與建庫)、核分析技術(包括中子散射、加速器質譜、中子活化分析、核效應分析等)、輻射物理(包括單粒子效應、核輻射效應、輻射生物物理等)。

研究設備

主要研究設備有HI-13串列加速器、600keV高壓倍加器、與加速器和反應堆配套的質譜儀、磁譜儀、中子譜儀、g譜儀以及專用的束流線與靶室等。這些設備和上述的研究方向主要分布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和核數據測量與評價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串列加速器是八十年代初從美國引進並投入運行的,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投資1.89億元的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已經立項,工程建成後,將極大地提升實驗室的科研能力,為我國核物理科學研究工作做出新的貢獻。核數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學數據,在基礎科研、國防建設、國民經濟等很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國核評價數據庫(CENDL)是國際上公認的五大核評價數據庫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國核工業集團的前世今生,搜狐,2023-01-27
  2. 全球最先進的十大核潛艇 ,搜狐,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