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桉樹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桉樹果(中藥材)

桉樹果原圖鏈接

桉樹果,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藍桉Eucalyptus globules Labill.的果實。分布於廣西雲南四川等地。果實入藥,具有消炎殺蟲,發表祛風之功效。常用於預防瘧疾,流感,消化不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桉樹果

分布區域:廣西、雲南、四川

別   稱:洋草果、楠桉果、桉果

門:被子植物門

種:藍桉

採收時間:夏季或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

界:植物界

科:桃金娘科

用   量:3-9g;外用適量

綱:雙子葉植物綱

毒   性:小毒

目:桃金娘目

屬:桉屬

藥理介紹

桉樹果原圖鏈接

中華本草》:桉樹果

各種名稱

  • 中文藥名:桉樹果
  • 拼音名:ān Shù Guǒ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
  • 別名:洋草果、楠桉果、桉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藍桉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入藥部位,果實。夏季或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

常綠大喬木。高達10餘米。樹皮灰藍色,往狀剝落;嫩枝略有棱。幼嫩葉對生;葉片卵形,基部心形,無柄,有白粉;成長葉片革質,披針形,鐮狀,長15-30cm,寬1-2cm,兩面有腺點,葉柄長1.5-3cm,稍扁平。花大,白色,徑約4cm,單生或2-3朵聚生於葉腋內;無花梗或極短;萼管倒圓錐形,長1cm,寬1.3cm,表面有4條突起稜角和小瘤關突起,被白粉;帽狀體稍扁平,中部為圓錐狀突起,比萼管短,2層,外層平滑,早落;雄蕊多數,長8-13mm,多列,花絲纖細,着生於花葯中部,花葯橢圓形,闊耳狀縱裂;子房與萼管合生,花柱長7-8mm,粗大。蒴果半球形,有4棱,寬2-2.5cm,果緣平而寬,果瓣不突出。果期夏季及冬季。

產地公布

廣西、雲南、四川等地栽培,最北可到成都漢中。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南角的塔斯馬尼亞島,從海岸至海拔300米的溫暖地區,已不是很熱,也不是很冷,年雨量為600-1350毫米。

桉樹果原圖鏈接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小毒

功能主治

理氣;健胃;栽瘧;止癢。主食積;腹脹;瘧疾;皮炎;癬瘡。主治預防瘧疾,流感,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泡酒外塗。

注意

內服不宜過量。[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