檜檉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檜檉柳是一種可供觀賞,可藥用的一種柳樹,是檉柳科(Tamaricaceae)檉柳屬(Tamarix ),有多個別稱,氣味甘、咸、溫、無毒。[1]
- 中文名: 檜檉柳
- 別 名: 檉柳 、檉
- 別 名: 河柳
- 中文學名: Tamarix juniperina
- 氣 味: 甘、咸、溫、無毒。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米;枝條細長,暗紫色。葉矩圓狀披針形,長1.5一1.8毫米,稍張開,先端銳尖,常呈干膜質,上部小枝上的葉小,鑽形,尖頭,背上有脊狀隆起。花序總狀,長3.5-6厘米,寬約5毫米,有短梗或近無梗,側生於去年生枝上;苞片條狀披針形,稍長於花梗;萼片5,卵形,短尖頭;花瓣5,粉紅色,矩圓形,長約1.2毫米,宿存;雄蕊5,長於或略長於花瓣;花柱3;花盤5裂,裂片頂端微凹。蒴果圓錐形。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甘肅、雲南。各地有栽培。華北叫「紅荊條」,枝條供編制筐籃用;嫩枝葉入藥,有解表透疹之效。
主要價值
1、庭園觀賞樹:常被栽種為庭園觀賞植栽。2.耐乾旱、耐鹽鹼、耐風、耐瘠,是很好的防風綠化樹種。
2、藥用:性味:嫩枝葉(西河柳):甘、咸、平。效用:根、枝葉:疏風,利尿,解毒。治風濕,濕疹,肝炎。
性狀鑑別
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
表面灰綠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絕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綠、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顯微鑑定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特徵
粉末:灰綠色。
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狀;表面觀類方形、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呈細密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半月形角質突起。氣孔下陷,副衛細胞4-6個,有的一個特小。
②硫酸鈣結晶直徑5-27(-34)微米,稜角大多明顯;另有少數方形及細小針狀結晶。
③纖維(枝)細長,直徑8-22微米,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
④薄壁細胞(髓)類長方形,壁稍厚,紋孔明顯,有的含硫酸鈣結晶。此外,有葉柄基部纖維、導管等。
生長環境
耐酷熱乾旱及嚴寒。抗沙埋性很強,易生不定根。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內蒙古、新疆,尤以沙漠地區普遍。台灣於 1600 年代移民時便引進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