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梅占茶 |
中文名: 梅占茶 產地: 安溪縣 類別: 青茶 |
梅占茶原產於安溪縣蘆田鎮三洋村銀瓶山,持嫩性較差,所以製作烏龍茶時應嫩采、重曬、輕搖,以使發酵充分,青辛味散發轉為清香。 它的品質特徵: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 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製成烘青綠茶白毛猴,品質亦佳。 製成的紅、綠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且滋味醇厚。芽葉生育力和持嫩性較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1]
歷史由來
其由來有兩種傳講:一種是,清道光元(1821)前後,蘆田有一株樹,樹高葉長,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堯陽王氏前往蘆田拜祖,蘆田人特意考問王氏那株叫名?王氏不知,臨時答不上來,仰面偶見門上有「梅占百花魁」聯句,遂巧取「梅占」為其名。另一種是,清嘉慶十5年(1810)前後,安溪三洋農民楊奕糖在百丈坪田裡幹活,有位挑苗的老人路過此地,向楊托缽,楊恣意款待,老人以三株苗奉送。楊把它種在「玉樹厝」旁,經心作育,長得此外繁盛。採制成,香氣濃重,滋味醇厚,甘香適口。信息一傳開,各人爭相批評,甚為讚賞,但叫不著名來。村裡有個舉人依據該着花似臘梅的特徵,將其命名為梅占。今後三村5里廣植擴種,就漸漸著名各地。
產地與特點
作為安溪烏龍茶名種之一的梅占茶,原本在安溪被大量種植和出口,前幾年卻因為鐵觀音的耀眼光環而逐漸被淡忘。但是隨着紅茶和岩茶的大力推廣和熱銷,適應性很強、香氣獨特的梅占又開始廣為人知,成為岩茶和紅茶中的名品並聲名遠播。梅占茶,真正是牆裡開花牆外香。
梅占茶原產於安溪蘆田三洋,其由來有兩種傳說:一種是,清嘉慶十五年(1810)前後,安溪三洋農民楊奕糖在百丈坪田裡幹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過此地,向楊討飯,楊盡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贈送。楊把它種在「玉樹厝」旁,精心培育,長得十分茂盛。採制成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傳開,大家爭相品評,甚為讚賞,但叫不出茶名來。村裡有個舉人根據該茶開花似臘梅的特徵,將其命名為梅占。此後三村五里廣植擴種,就逐漸馳名各地。另一種是,清道光元年(1821)前後,蘆田有一株茶樹,樹高葉長,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堯陽王氏前往蘆田拜祖,蘆田人特意考問王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時答不上來,抬頭偶見門上有「梅占百花魁」聯句,遂巧取「梅占」為其茶名。
梅占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樹姿直立,主幹明顯,分枝較稀,節間甚長;葉長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平滑內折,葉肉厚而質脆,葉緣平鋸齒疏淺。開花多,結實少。育芽能力強,芽梢生長迅速,但易於硬化。一年生長期7個月左右。適應性強,產量較高,在不同產地能適應制各種茶類。已有10O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茶區,台灣省有引種。20世紀60年代後,福建全省和廣東、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蘇、廣西等省區有引種栽培。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04-1985。
梅占持嫩性較差,所以製作烏龍茶時應嫩采、重曬、輕搖,以使發酵充分,青辛味散發轉為清香。它的品質特徵: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製成烘青綠茶白毛猴,品質亦佳。製成的紅、綠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且滋味醇厚。
梅占在中國六大茶類中可謂左右逢源,不管做成什麼茶都是品質上佳,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品質與沖泡
梅占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紅點明,湯色塗黃或橙黃,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香味獨特,品質較佳,而制紅茶,香高似蘭花香,味厚;制炒青綠茶,香氣高銳,滋味濃厚。
茶具:160CC白瓷蓋碗;隨手泡;白瓷品茗杯。用水:桶裝礦泉水;水溫:98-100度;出湯時間:20秒-45秒出湯。置茶量:約8克。
干茶:烏褐中帶綠,有光澤,有不太明顯的霜,條索緊結彎曲,還帶有一絲淡淡的火香味。
茶湯:湯色淡黃至金黃,清澈明亮;頭泡還帶有淡淡的火香,二泡之後火香消失,花香盡顯,而且香氣持久,非常特別;內質感很好;茶湯順滑,厚且細膩;回甘快而持久;但該茶不算很耐泡,但各泡之間茶湯的內溶物相差不大,六泡之後開始減弱。
葉底:綠潤;葉邊緣紅邊顯,均勻明淨;邊緣破碎少;葉片肥厚;彈性極佳;香氣清爽而正。
總體而言,這是一款比較好的一泡茶,有梅占茶樹品種特有的氣質,再加上岩茶的製作工藝,香氣口感都算不錯。
梅占可加工白茶、紅茶與綠茶,也需嫩采。制紅茶亦為白琳工夫的高級原料。製成烘青綠茶白毛猴,品質亦佳。製成的紅、綠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且滋味醇厚。
參考來源
- ↑ 梅占茶是什麼茶,解讀梅占茶的來歷傳說 搜狐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