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夢(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夢》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約瑟夫-k做了一個夢。

那天天氣很好,k想去散散步,可當他剛剛邁出兩步,就已經到了墓地。

那裡有幾條蜿蜒曲折的路,看起來若隱若現,撲朔迷離。他就在其中的一條路上急速地滑行,猶如在湍急的水流上穩當地漂浮。遠遠地,他就已經注意到了一座新的墳丘,並且想在那兒停留片刻。這座墳丘好像對他有種特別的誘惑力,他想以最快的速度靠近它。可是,偶爾他幾乎又看不見那座墳丘了,因為有一些旗幟擋住了它。那些旗幟舞動着,相互用力撞擊着,雖然看不見旗手,但那裡似乎還 充滿了歡呼聲。

當他將目光再次投向遠處時,突然看到剛才的那座墳丘就在他身邊的路旁,幾乎就在他身後。他急忙跳進草叢,但腳下的道路在繼續飛奔,他左右搖晃着,幾乎把握不定,然後正好跪倒在剛才的那座墳丘前。墳丘的後面站着兩個男人,他們正舉起墓碑,幾乎沒等到k出現,就把這塊墓碑深深地戳進了泥土裡,於是,墓碑便像被緊砌了似的穩穩地立在那裡。這時,從灌木叢中立刻走出第三個男人,k一眼就認出他是一個藝術家。那人只穿了一條褲子和一件沒有扣好扣子的襯衫,頭上戴着一頂金絲絨帽,手裡握着一隻普通鉛筆,在靠近墳丘的時候,他在空中畫着圖形。

藝術家拿着他的筆開始在墓碑上寫字,墓碑很高,他根本不用彎腰,但是得將身子前傾,因為這座他不願踐踏的墳丘,正好將他與墓碑隔開。於是,他踮起腳,左手撐着碑面,右手做了一個特別熟練的動作,這支普通的鉛筆便在墓碑上寫出這樣一行金字:「這裡安息着——」。每一個字都是那麼清晰、漂亮、入木三分、而且是純金的。當他寫完這幾個字之後,回頭看了看k,而k這時正焦急地等着看碑文下面的內容,他根本沒有注意那男人,只是盯着墓碑。果然那男人又開始繼續寫,但不知出了什麼故障,他無法再寫下去。於是他放下筆,又一次轉向k。這時,k也正看着藝術家,他發現藝術家的神情中滿是窘迫與尷尬,令人莫名其妙。

此時,先前所有的活力都消失得無影無蹤。k也因此陷入了窘境之中。他們互相交換着目光,是那樣的無助和無奈。有一種討厭的誤解將他們無情地隔開,誰也無法解除。墓地教堂的小鍾也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藝術家揮動了一下舉起的手臂,鐘聲就停了下來,然而片刻之後,它又開始響起來了。這次聲音很小,而且沒有人制止,自己就立刻中斷了,好像只是想檢驗一下它的聲音是否跟從前一樣。k對藝術家的這種處境感到難過,他開始哭泣,長時間地用手捂着嘴嗚咽着,抽泣着。藝術家等待着,直到k漸漸平靜下來,他才決定繼續往下寫。因為他只能繼續寫下去,此外沒有別的辦法。他寫下一小筆,這對k來說是一種解脫,然而,藝術家好像極不情願地才把這一筆完成,字體已不那麼秀麗,而且也失去了金光,變得蒼白無力,模糊不清,只是無把握地延伸着,但是字母卻很大,這是一個字母「j」。剛剛寫完它,藝術家就暴怒地伸出一隻腳向墳丘跺去,跺得周圍的土不斷地向上飛揚。

終於,k明白了他,然而想要求得藝術家的原諒卻已經晚了。藝術家用十指挖着泥土,泥土似乎很順從。一切像是準備好了似的,一層薄薄的泥土只是為了做做樣子。挖開表土,立即出現了一個牆壁陡峭的巨大墓穴。這時,k感到有一股輕柔的氣流從背後推動着他,隨即便墜入墓穴中。當地被無底的深淵吞噬的一瞬,他還 直着後腦勺呢。這時,他的名字帶着顯赫的裝飾被刻在了石碑上。

他欣喜若狂,然後,他醒了。

(王敏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