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棉蘭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棉蘭

圖片來自ctrip

棉蘭港(medan)地理經度:98.6722227,緯度:3.5951956。東南亞線航線主要港口之一,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第一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位於蘇門答臘島東北部日裡河畔,棉蘭市由瓜哇人、馬來人、華人等民族組成,其中華人占19%以上,大多數人從事工商貿易。棉蘭市設有21個區和151個分區,人口約211萬。

城市位於海拔25米的低地,氣候宜人。19世紀末為棉蘭小村,附近種植園興起後,發展為城市,是當時煙草 、橡膠、椰子、茶、油棕等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為新興城市,市區街道與建築物布局整齊,重要的商業城,是蘇門答臘島北部地區經濟中心。工業有煉油、化工、紡織、機械製造、椰油、橡膠製品、捲菸、肥皂、飲料等。設有種植園、油田和鐵路管理局、貨棧及與之緊密聯繫的國內外銀行機構,是僅次於雅加達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外港勿老灣是現代化港口,是石油裝運港,也是國內橡膠、煙草、劍麻和棕油的最大出口港。進出口船舶噸位居印尼第四,僅次於雅加達、巨港和泗水。附近是全國最大的種植園區 。

是北蘇門答臘鐵路 、公路樞紐。有國際機場通馬來西亞、泰國等。市內主要歷史建築是日裡蘇丹宮。此外還有清真寺、博物館、煙草研究所、北蘇門答臘大學和北蘇門答臘伊斯蘭大學等。棉蘭的名字Medan實際上是來自伊斯蘭教聖城-沙特阿拉伯的麥地那(Medina)。到達棉蘭的港口為: 勿拉灣, 棉蘭是印度尼西亞(印尼)重要的海運港口。

棉蘭印尼語Kota Medan),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首府,位於該省北部。是印度尼西亞僅次於雅加達泗水的第三大城市,亦是蘇門答臘最大城市。華人約有50萬,也有頗具規模的泰米爾人社區。人口2,229,408人(2016年)。

城市歷史

棉蘭的名稱由來有兩個說法:第一是根據16世紀初一位葡萄牙商人的日記所載,其指出棉蘭一名衍生自沙特阿拉伯聖城麥地那,麥地那的阿拉伯文名稱為「مدينة」,英文除了可被譯成「Medina」外,另一個譯法便是與棉蘭市名(Medan)接近的「Midan」;第二個說法指棉蘭一名其實源於印地語的「Maidan」(मैदान),為「陸地」的意思。棉蘭是地區經濟樞紐和商業中心。這是蘇門答臘島最大的都市,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人過來並居住。由於民族多樣性的存在,棉蘭具有數不盡美味可口的菜餚並以美食地點著稱。[1]

語言

市內同時使用印尼語爪哇語馬達語,華人則使用福建話閩南語)、粵語四邑話興化話莆田話)、潮州話海南話福州話、棉蘭華語、印裔則多說泰米爾語

棉蘭福建話

棉蘭福建話,又稱棉蘭閩南語,是一種在棉蘭使用的閩南語域外變體。這種語言是由早期閩南移民過番到棉蘭定居而帶到那裡的語言。這種閩南語夾雜了許多馬來語詞彙。音韻調三方面都和對岸馬來西亞檳城檳城閩南語有很大的共同點。

交通

棉蘭的交通便利,然大眾運輸尚未全面都市化,故有意到當地旅遊民眾,可乘租汽車、計程車或計程摩托車。
棉蘭有火車可通往蘇門答臘北部的其他市鎮。
對外航空交通則有瓜拉納穆國際機場為民眾服務。

體育

PSMS 棉蘭(PSMS Medan)是來自棉蘭及最有代表性的的足球隊,曾經是印尼足球界的勁旅。在08/09印尼超級足球聯賽球季PSMS 棉蘭隊降往甲組比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