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三趾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棕三趾鶉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Turnix suscitator 目/科/屬 鴴形/三趾鶉/三趾鶉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5-17cm/雄鳥35-52g,雌鳥47-68g |
棕三趾鶉,雌雄略異。虹膜灰白色。嘴鉛灰色。腳鉛灰色。
臺灣特有亞種rostratus
- 雄鳥
- 頭、頸至背褐色,夾雜黑色橫斑及白點斑。
- 喉、頸側及胸灰褐色,有黑色橫斑。
- 腹至尾下覆羽紅褐色。
- 雌鳥似雄鳥,但頭、喉至胸黑色,頭頂佈滿白斑。
棲地&習性
草原(主要是馬來西亞半島的Imperata),旱田,灌叢及乾涸河床的底層。
單獨或成對活動,性隱密,於灌叢或田間小徑覓食。平時少飛行,遇驚擾時,會立即低飛或遁入草叢逃離。
繁殖
W Palearctic的4月至8月。非洲的所有月份。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雌鳥發出低沉"唔、唔"叫聲。
外觀相似性
鵪鶉體型較大,腳肉色,有明顯白色長眉線。體側有黑斑及白色粗縱紋,但無黑橫斑。
黃腳三趾鶉嘴橙黃色,腳黃色。胸帶紅褐色,兩側有黑色圓形點斑。
林三趾鶉體型較小,腳灰黃色,胸棕紅色,兩側具略紅之是黑色橫斑。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T. s. taigoor (Sykes, 1832) – 來自古吉拉特邦(W Gujarat)和比哈爾(Bihar)的C&S India S(西孟加拉邦除外)。
- T. s. bengalensis Blyth, 1852 –西孟加拉邦(印度)下部。
- T. s. plumbipes (Hodgson, 1837) – 尼泊爾,錫金,孟加拉國和阿薩姆邦E至緬甸西北部。
- T. s. leggei E. C. S. Baker, 1920 –斯里蘭卡。
- T. s. okinavensis A. R. Phillips, 1947 –琉球島。
- T. s. rostratus Swinhoe, 1865 –台灣。
- T. s. blakistoni (Swinhoe, 1871) –緬甸和越南北部至S中國和海南I。
- T. s. pallescens Robinson & E. C. S. Baker, 1928 –C&S緬甸。
- T. s. thai Deignan, 1946 – NW&C泰國E越南和柬埔寨。
- T. s. interrumpens Robinson & E. C. S. Baker, 1928 – 緬甸半島和泰國南部。
- T. s. atrogularis (Eyton, 1839) – 馬來半島。
- T. s. suscitator (J. F. Gmelin, 1789) – Barred Buttonquail – 蘇門答臘,勿里洞島和Bangka島到爪哇和巴厘島。
- T. s. baweanus Hoogerwerf, 1962 – Bawean I(西爪哇省北部)。
- T. s. fasciatus (Temminck, 1815) – Luzon S到Mindoro,Sibuyan和Masbate(北菲律賓)。
- T. s. haynaldi A. W. H. Blasius, 1888 –巴拉望島和Calamian Group(W菲律賓)。
- T. s. nigrescens Tweeddale, 1878 – Panay,Guimaras,Negros和Cebu(菲律賓菲律賓)。
- T. s. rufilatus Wallace, 1865 – 蘇拉威西。
- T. s. powelli Guillemard, 1885 – Dusky Buttonquail –龍目島,蘇巴瓦,桑江,弗洛雷斯,索羅爾,倫巴塔和亞羅爾(W&C小聖塔)。[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barred buttonquai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