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棺材上的「紅蓋頭」(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棺材上的「紅蓋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棺材上的「紅蓋頭」》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棺材上的「紅蓋頭」

結婚時新娘頭上要蒙上一塊紅布,叫作「紅蓋頭」,農村里也叫「蒙頭紅子」。待嫁的閨女打扮完了離開洞房一上轎就得蒙上紅蓋頭,直到夫妻結拜完了入了洞房才由丈夫用秤桿挑下紅蓋頭。俗話說,蒙頭紅子挑三挑,看看媳婦長得好不好。為什麼要用秤桿挑下紅蓋頭,這是因為秤與稱諧音,這意思是說新郎娶到了稱心如意的新娘。

棺材上的紅蓋頭是指定婚未嫁的女子突然暴病身亡。娘家人要在盛殮遺體的棺材蓋上蒙上紅蓋頭,然後把棺材抬到婆家去安葬。棺材到了婆家門,新郎官出來要在大門外當眾挑下蓋在棺材上的紅蓋頭,表示承認夫妻關係,願意接受,同意安葬。以此證明棺材裡的「新娘」活是婆家人,死是婆家鬼。否則,就是不同意安葬,不予安葬。不同意安葬的「新娘」,墳墓不能入祖林,靈牌不能進祠堂,百年之後不能與新郎合葬。這是娘家人最擔心的事,所以棺材到了婆家門,娘家人一定要等到新郎官挑下棺材上的紅蓋頭,才肯放下心來將「新娘」交給婆家安葬。否則,領喪、送喪、抬棺的隊伍即可變成打架隊,以勢力逼新郎官當眾挑下紅蓋頭。不挑下紅蓋頭,領喪地哭,送喪地鬧,抬着的棺材不落地。這是當地風俗習慣。

叔父十一歲時,未婚的嬸子死於非命。噩耗送到張家,我爺爺就安排好了喪務。第二天嬸子的棺材抬到我家門口,找我叔父挑紅蓋頭時,叔父不見了。送喪繼續哭、哀樂繼續奏、抬棺人繼續抬着棺材不放下。看熱鬧的人大街上擠得水泄不通,連臨街的屋頂上都站滿了人。爺爺、奶奶生怕親家誤會了,釀成慘禍,趕緊派人四處尋找。家裡家外,私塾內外,凡是估計叔父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見叔父。爺爺、奶奶急的像熱鍋里的螞蟻,仗着和嬸子娘家是愛好作親,又是親上加親,因為我叔伯大娘也是朱家的閨女。找不見叔父兩家都急得沒法。要不是因為親戚知己,興許兩家就要翻臉了。

爺爺放出口話說誰找見我叔父,賞他十塊大洋。凡參與找人的中午都管飯。看熱鬧的人也不看了,都給找人。這麼多人找叔父,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原來少不更事的叔父趁着發喪不去私塾上課,跟着夥伴上村南三里灣摸泥鰍去了,找人的看見他,拉着他就回來了。叔父回來了,張、朱兩家這才放了心。也迭不得教訓他了,趕緊給他換上新衣服,讓人領着他拿着稱杆挑了棺材上的紅蓋頭。朱家人這才停止了哭聲、哀樂,將棺材抬入靈堂,由張家人接着發喪。13歲的嬸子安葬於張家老林——北大林。

叔父長大以後參加革命離開了家鄉。他寫的文章《論走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曾獲得毛澤東主席「金筆獎勵」。等他因傷從朝鮮戰場上回國幾經輾轉回家以後,享受國家定補,但沒有再娶媳婦。他每天都到嬸子墳前去坐一會,或站一會,風雨無阻。整修田地時,嬸子的墳和老祖宗的墳一起扒掉了,叔父每天就到原林地邊上去走一趟。有人說是嬸子嫌叔父沒有及時挑下紅蓋頭生氣了,不讓他再娶媳婦了。也有人說叔父是世界上罕見的痴情人。但無論怎麼說,嬸子與叔父生不同枕,死後同穴的心愿是達到了。

二零一二年叔父老了,我們尊重嬸子的遺願,按照風俗習慣,在張家祖林打了兩孔墓葬,讓叔父與嬸子合葬了。叔父享年86歲。這正是:

天下少有痴情漢,

生未與妻共枕眠。

抗戰歸來守孤墳,

死後同穴得團圓![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