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硃砂草(茜草科、蛇根草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硃砂草,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廣州蛇根草Ophiorrhiza cantoniensis Hance的根莖。具有清熱止咳,鎮靜安神,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勞傷咳嗽,霍亂吐瀉,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分布於華南及西南。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硃砂草
  • 別 名:紫金蓮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茜草目
  • 科 :茜草科
  • 屬 :蛇根草屬
  • 種 :廣州蛇根草
  • 採集時間:秋季
  • 分布區域:華南及西南

形態特徵

草本或亞灌木,高30-50厘米或更高;莖基部匐地,節上生根,上部直立,通常僅花序和嫩枝被短柔毛,枝幹後稍壓扁,褐色或暗褐色,有時灰褐色。葉片紙質,通常長圓狀橢圓形,有時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16厘米,有時較小,頂端漸尖或驟然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很少近圓鈍,全緣,干時上面灰褐色或灰綠色,下面淡綠色或黃褐色,有時兩面或下面變紅色或淡紅褐色,通常兩面無毛或上面散生稀疏短糙毛,有時上面或兩面被很密的糙硬毛;中脈上面壓入呈溝狀,下面壓扁,側脈每邊9-12條,極少多達15條,上面明顯或不很明顯,下面微凸起,壓扁,網狀小脈通常兩面均不很明顯;葉柄長1.5-4厘米,壓扁;托葉早落,未見。

花序頂生,圓錐狀或傘房狀,通常極多花,疏鬆,總花梗長2-7厘米,和多個螺狀的分枝均被極短的銹色或帶紅色的柔毛;花二型,花柱異長;長柱花:花梗長0.5-1.5毫米或近無梗,密被短柔毛;小苞片鑽形或線形,長約2.5毫米或過之;萼被短柔毛,極少近無毛,萼管陀螺狀,長1.3-1.5毫米,寬約2毫米,有5直棱,裂片5,近三角形,長0.4-0.5毫米,鈍頭;花冠白色或微紅,干時變黃色或有時變淡紅色,近管狀,外面近無毛或有時被柔毛,質地稍厚,冠管長通常1-1.2厘米,偶有達1.5厘米,喉部稍擴大,裡面中部有一環白色長柔毛,裂片5,近三角形,長3-4毫米或稍過之,盛開時反折,頂端內彎呈喙狀,背部有闊或稍闊的翅,翅的頂部向上延伸,超出花冠裂片頂端0.3-0.4毫米,裡面被鱗片狀毛;雄蕊5,生冠管中部稍低,花絲短,花葯披針狀線形,長約2.5毫米;花盤高凸,2全裂;花柱與冠管近等長,柱頭多少露出管口之外,2裂,裂片圓卵形,薄或稍粗厚,長1-1.5毫米;短柱花:花萼、花冠和花盤均同長柱花;雄蕊生花冠喉部下方,花絲長約2.5毫米,花葯與花絲近等長,頂部露出管口之外;花柱長約3.5毫米,柱頭裂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蒴果僧帽狀,長3-4毫米,寬7-9毫米,近無毛;種子很多,細小而有稜角。花期冬春,果期春夏。

生長環境

生溪邊或林下。分布於華南和西南。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歸肺、脾、肝經。

功效:清熱止咳鎮靜安神消腫止痛

主治:用於勞傷咳嗽霍亂吐瀉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1]

相關配伍

1、治咳嗽,神經衰弱(硃砂草)根狀莖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刀傷出血硃砂草、馬勃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3、治鼻衄:硃砂草15g,包穀須9g,鵝不食草12g。水煎服。(2-3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第3卷》)

4、治血痢:硃砂草30g,馬齒莧12g。用紅糖炒後,煎水,飯前服。(《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洗淨,除去鬚根,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彭榮海:硃砂根鎮靜安神,寧神定志,配龍頭草、竹頭草,水煎服,治神經衰弱。(胡郁坤整理)

《中藥大辭典》:硃砂草

拼音注音:Zhū Shā Cǎo

別名:反背紅(《貴陽民間藥草》),葉下紅、紅青菜(《貴州民間藥物》)。

出處:《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於岩山陰濕處。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莖四方形,上部略有分枝,被細柔毛。單葉對生或成單數羽狀複葉;有3小葉,葉片長卵圓形,先端漸尖或鈍,基部略成心形,邊緣圓齒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紅色,葉脈明顯,下面脈上被絨毛;葉柄長,上被細柔毛。花序呈輪狀總狀花序,每輪着生花3~8朵;苞片披針形;花萼鐘形,暗紫色,唇形,上唇三角形,下唇較上唇為長,2裂;花冠紫紅色,唇形;雄蕊2,伸於冠外,花絲短,藥隔長,呈絲狀;雌蕊1。

性味:苦辛,寒。

①《貴陽民間藥草》:"苦辛,寒,無毒。"

②《貴州民間藥物》:"微苦,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吐血,咳血,鼻衄,血痢,血崩,刀傷出血。

①《貴陽民間藥草》:"涼血,止血,活血。"

②《貴州草藥》:"清熱止血,利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2]

複方

①治吐血:反背紅三錢,栗寄生、藕節、硃砂蓮各三錢。煎水服。

②治吐血及紅崩:反背紅五錢,硃砂蓮三錢,拳參五錢。煎水服。

③治鼻血:反背紅、包穀須各三錢。煎水服。

④治血痢:反背紅三錢,棗兒紅三錢,紅糖一兩。加水兩碗,煎湯一碗,飯前服用。

⑤治刀傷,止血:反背紅葉搗爛,包敷患處。(①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咳血:鮮硃砂草一兩。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