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芩 (唇形科 黃芩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黃芩 (唇形科 黃芩屬植物))

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質根莖肥厚,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花冠紫、紫紅至藍色,花絲扁平,花柱細長,花盤環狀,子房褐色,小堅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黃芩的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黃芩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米。產於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陝西,山西,山東,四川等地,中國北方多數省區都可種植。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

黃芩(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黃芩
  • 二 名 法:Scutellaria baicalensis
  • 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 別 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 :管狀花目
  • 科 :唇形科
  • 亞 科:黃芩亞科
  • 屬 :黃芩屬
  • 亞 屬:黃芩亞屬
  • 種 :黃芩
  • 毒 性:小毒
  • 功 能:清熱燥濕、消炎抗菌、消腫
  • 分布區域:中國、蘇聯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厘米,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厘米,基部徑2.5-3毫米,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0.5~1.2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或疏被貼生至開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較淡,無毛或沿中脈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點,側脈4對,與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出;葉柄短,長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總狀,長7~15厘米,常再於莖頂聚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毫米,與序軸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葉,上部者遠較小,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1毫米,近於無毛。花萼開花時長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緣被疏柔毛,內面無毛,果時花萼長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紅至藍色,長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內面在囊狀膨大處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中部徑1.5毫米,至喉部寬達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毫米,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對較長,具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藥,藥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狀毛;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前對在內側後對在兩側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環狀,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後方延伸成極短子房柄。子房褐色,無毛。

小堅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徑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用價值

付方

性味:苦,寒。

  • ①《本經》:味苦,平。
  • ②《別錄》:大寒,無毒。
  • ③《藥性論》:味苦甘。

歸經:入心、肺、膽、大腸經。

  • ①《品匯精要》:行手太陰、陽明經。
  • ②《綱目》: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
  • ③《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功能主治

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 ①《本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 ②《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 ③陶弘景:治奔豚,臍下熱痛。
  • ④《藥性論》:能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破壅氣,治五淋,令人宣暢,去關節煩悶,解熱渴,治熱腹中疞痛,心腹堅脹。
  • ⑤《日華子本草》:下氣,主天行熱疾,疔瘡,排膿。治乳癰,發背。
  • ⑥《珍珠囊》:除陽有餘,涼心去熱,通寒格。
  • ⑦李杲:治發熱口苦。
  • ⑧《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 ⑨《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 ⑾《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黃芩煎劑100%濃度,平板法試驗,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璉球菌(a,B)、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等有抑制作用。黃芩煎劑試管法試驗1:1280 濃度可抑制傷寒桿菌、溶血性鏈球菌a,1:640 濃度抑制溶血性鏈球菌B,肺炎雙球菌及福氏痢疾桿菌、人結核桿菌H37,1:320 濃度可抑制霍亂弧菌、志賀氏痢疾桿菌;1:80 濃度時宋內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黃芩醇浸液0.5g/ml或0。05g/ml,用瓊脂斜面培養,藥液與培養基1:1 混合,對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黃芩醇浸液2g/ml濃度,平皿法試驗對大腸桿菌、桔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黃芩煎劑、醇提劑1g/ml濃度,用平板法試驗時對腦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抗真菌作用:黃芩煎液,試管斜面法試驗4%濃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癬菌,8%濃度抑制許蘭氏黃癬菌,10%濃度抑制許蘭氏黃癬菌蒙古變種,15%濃度抑制共心性毛癬菌及鐵鏽色毛癬菌。黃芩水浸劑1:3濃度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菌、紅色表皮癬菌、K、W、氏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黃芩煎劑25-100%濃度,體外試驗對乙型肝炎病毒DNA複製有抑制作用。

抗炎抗變態反應:黃芩70%乙醇提取物200,500mg/kg 灌胃黃芩素、黃芩甙、漢黃芩素50,100mg/kg 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滲出增加,對48/80(一種化合物名稱,Sigma 生產)引起的大鼠足腫也有抑制作用,黃芩70%乙醇提取物500mg/kg 灌胃,黃芩素、黃芩甙及漢黃芩素100mg/kg灌胃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黃芩水提物100,200mg/kg 灌胃,對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PCA)有抑制作用,但對氯化苦引起的小鼠接觸皮炎(耳腫脹)無明顯影響。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黃芩煎劑4g/kg 腹腔注射,對小鼠防禦性條件反射可使陽性反射時延長,而對非條件反射及分化無影響,說明黃芩可加強皮層抑制過程。黃芩煎劑2g/kg,對傷寒混合疫苗致熱家兔有解熱作用。但也有報道黃芩水煎劑或酒浸劑5-9g/只灌胃,或2g/只im,均不能證明黃芩對傷寒疫苗致熱家兔有解熱作用。

對心血管的作用:黃芩醇提液1g/kg靜脈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壓下降。黃芩煎劑0。06g/kg 靜脈注射,對麻醉犬有明顯降壓作用。黃芩素20mg/kg 靜脈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壓下降40-50%。黃芩浸劑灌胃/kg 灌胃,3次/天,連續4周,使慢性腎性高血壓犬血壓下降,心率變慢。黃芩甙2×10(-4)mol/l,在豚鼠離體主動脈條、肺動脈條、氣管條及右心房均有競爭性的拮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引起的收縮作用,也拮抗異丙腎上腺素舒張氣管和增加右心房自發頻率作用,提示黃芩甙對a,B1,B2 受體均有阻斷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黃芩素、漢黃芩素、千層紙素A、黃芩黃酮Ⅱ及白楊素(chrysin)於濃度1。0mM時,均可抑制膠原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白楊素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黃芩素及漢黃芩素對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黃芩素及黃芩甙對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也抑制;黃芩素及黃芩甙20,50mg/kg 灌胃,對內毒素誘導的大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可以防止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含量的降低。

降血脂:黃芩水浸液10%2ml/只灌胃,連續給藥7周,可使膽固醇餵飼的家兔血清膽固醇含量下降。黃芩素、黃芩甙100mg/kg 灌胃,可降低實驗性高血脂大鼠玉米油-膽固醇-膽酸餵飼血清游離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黃芩黃酮Ⅱ100mg/kg 灌胃,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肝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的含量,漢黃芩素100mg/kg 灌胃,可防止肝甘油三酯的沉積並增加血清HDL-ch的含量。黃芩素、黃芩甙 100mg/kg 灌胃,對乙醇引起的高血脂大鼠,可降低肝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漢黃芩素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黃芩素能增加血清HDL-ch含量。

保肝、利膽、抗氧化:黃芩甲醇提取物1000mg/kg 腹腔注射,對異硫氰酸萘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損害有抑制作用,可抑制血清膽紅素的增加。黃芩醇提物50,100mg/kg,黃芩甙50,100mg/kg 灌胃,對家兔有利膽作用。漢黃芩素10(-4)-10(-6)mol/l 濃度體外試驗,對大鼠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有抑制作用,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黃芩素及黃芩甙2。5×10(-4)mol/l,1.0×10(-4)mol/l,漢黃芩素2.5×10(-4)mol/l,黃芩黃酮Ⅱ2。5×10(-4)mol/l,漢黃芩素-7-O-D葡萄糖醛酸2.5×10(-4)mol/l,1.0× 10(-4)mol/l,對FeC12-維生素C-ADP混合物誘導的大鼠肝勻漿脂質過氧化有抑制作用,使肝MDA的形成顯著下降,對NADPH一ADP引起的脂質過氧化也抑制。

抗癌:黃芩醚提物對小鼠白血病L1210細胞有細胞毒作用,半數有效量為10.4mg/ml,黃芩黃酮Ⅱ對小鼠L1210 細胞的半數有效量 為1.5μg/ml,黃芩甙、黃芩素及漢黃芩素對L1210作用不顯著。 [1]

其它作用:黃芩素10,20mg/kg 靜脈注射,

對麻醉犬有利尿作用。黃芩煎劑4g/kg 灌胃,對大鼠半乳糖性白內障有防治作用,可延緩白內障的形成。黃芩甙對大鼠晶體醛糖還原酶有抑制作用,其ID50 為1.81 × 10(-3)mg/ml。黃芩甙150mg/kg 灌胃,對鏈黑黴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無明顯下降,但紅細胞山梨醇含量於治療後顯著降低,提示在動物體內也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有可能用於糖尿病性併發症的防治。黃芩甙、黃芩素及漢黃芩素50-125μg/ml 對小鼠肝唾液酸酶有抑制作用。黃芩甙100mg/kg,葡萄糖醛酸43mg/kg皮下注射均可對抗士的寧引起的小鼠死亡,而甙元黃芩素無效,認為黃芩甙水解後的葡萄糖醛酸起的解毒作用。黃芩對PGs的代謝有較廣泛的影響,水提物對PGs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偏花黃芩(學名: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

為唇形科黃芩屬下的一個植物種。莖直立或上升,有時具匍匐根莖,葉通常僅有3-4對,初時如蓮座狀排列。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上升,有時具匍匐根莖,連花序高8-30厘米,粗1.2-2.5毫米,四棱形,被白色具節長柔毛,基部多少木質化。葉通常僅有3-4對,初時如蓮座狀排列,以後由於節間伸長呈交互對生,中部葉最大,堅紙質,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4.5-5.5厘米,寬3.8-4.5厘米,下部葉及近花序葉變小,先端圓形或鈍,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淺波狀圓齒,上面綠色,下面較淡,具橙色腺點,兩面均被白色具節糙伏毛,尤以下面沿脈上為甚,側脈約4對,上面不顯著,下面突出,在葉緣內方網結;葉柄長1-5厘米,中部者最長,扁平,密被白色具節長柔毛。花對生,於莖頂上排列成背腹向的總狀花序;總狀花序長7-15厘米;花葶狀,序軸被具節長柔毛,序梗長1-4.5厘米;花梗長約2毫米,有具節長柔毛;苞片小,卵圓形,向花序頂端漸窄,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全緣,無柄,被長柔毛及腺點。花萼長約2.5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至紫藍色,長(1.5)-1.8-2.5(3)厘米,基部成曲膝狀,向上漸寬,喉部寬達6毫米,外面疏被微柔毛,內面僅下唇及冠筒中部後方被微柔毛餘部無毛,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半圓形,兩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二強;花絲細長,扁平,中部以下被纖毛。花盤肥厚,傾斜,前方隆起斜上;子房柄較長或不甚明顯。花柱細長,無毛。子房光滑。小堅果未詳。花期3-5月。 [2]

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下灌叢中或曠地上。產自廣東,湖南西南部,廣西東北部,貴州。

主要價值

民間用根入藥,治熱咳、吐血及血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