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芍藥花(芍藥科、芍藥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月花神」
圖片來自 花百科

開花的種類——芍藥花(芍藥科、芍藥屬植物)

是芍藥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在中國東北生長於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芍藥是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的經濟植物之一。根藥用,稱「白芍」,能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種子含油量約25%,供制皂和塗料用。

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花型多變
圖片來自 花卉百科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芍藥
  • 拉丁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虎耳草目
  • 科:芍藥科
  • 屬:芍藥屬
  • 種:芍藥
  • 命名者及年代:Pall.,1776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近頂端葉腋處有發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11.5厘米;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長3.5-6厘米,寬1.5-4.5厘米,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心皮4-5(-2),無毛。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近種區別

芍藥與美麗芍藥(Paeonia mairei Levl.)很近似,但芍藥葉緣具白色骨質細齒,葉頂端漸尖,具數朵花,易與後者區別;尤以葉緣具骨質細齒為該屬其它各種所沒有的特徵。

主要變種

毛果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 Stern)與芍藥的區別:心皮密生柔毛。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及內蒙古東部,在雲南、湖北、陝西、浙江、河北等省都有栽培。生長于山地灌叢中。

主要品種

中國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有許多品種,如錦帶圍、西施粉、粉銀針、美人面、索花魁、硃砂粉、大富貴、白玉冰、黃金輪、冰青、楊妃出浴、墨紫含金、紫鳳朝陽、烏龍探海、銀線繡紅袍等。花單瓣或重瓣,有黃、白、粉紅、紫等色。

繁殖方法

觀賞型

插芽和分株是常用的兩種方法。

插芽繁殖用的芽是從上一年9-10月間引種栽培、生長旺盛、無病害的植株中下部選擇有壯芽的莖,剪取5-10厘米,基部蘸上生根粉,插入蛭石等基質,採用全光照,自動噴.霧,溫度20-28℃,濕度70-80%,1-2個月內生根,有根時即行移栽。

分株繁殖是將在花圃中已生長4-5年的大株作母株。分株前-年要進行摘蕾,使養分1集中於植株。分株時先去莖葉,後挖掘,並儘可能不傷根系,去除泥土,通過根頸縱切,使每塊有芽2-3個,有根1條以上。

藥用型

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芍頭繁殖、分根繁殖3種。

種子繁殖:應在8月初果實成熟時即行收穫,將種子混入濕砂放予陰涼通風處,保持濕潤,以免降低發芽率。9月中、下旬下種,播種溝行距18厘米,深約3厘米,株距3-4厘米,用焦泥灰覆蓋並耙平,再蓋上欄肥。翌年3月中、下旬出苗,在4、5月份各施1次人、畜糞肥。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後全面鬆土除草,畦面仍蓋上欄肥,並清溝培土,第3年起苗作為利,苗。

芍頭繁殖:是取芍藥收穫時剪下供藥用的根以後留下的根頸作種苗。根頸帶有多個芽,種植時將芍頭縱切,使每塊有芽2-3個。

分根繁殖:是取芍藥採收後留在根頸上的細根繁殖。種植時將根頸縱切,使每個種根上面有1-2個壯芽,下面有1-2條根,根長15-20厘米,剪去過長部分,並修去細側根。中國浙江省收穫芍藥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種在9月中、下旬或10月上旬。因此下種前必須將芍頭或帶根的芍頭貯藏3個月左右。方法:黽在高燥、陰涼、通風的室內地面上鋪一層厚約6-9厘米的濕砂,貯藏芍藥頭,只要將芽向上放數層,至厚度約16厘米;帶根芍頭可傾斜放置一層,上面蓋一層6-9厘米厚的濕砂,再在四周用磚圍好。約半月後,濕砂漸干,並向下漏入芍頭間,芍頭外露時應再蓋濕砂。以後再見砂變干就要及時灑水,但不宜過多,以防芍頭霉爛。如有霉爛要及時去除並重新堆置。 [1]

主要價值

芍藥是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的經濟植物之一。芍藥是中國的傳統名花,適宜布置專類花壇、花境或散植於林緣、山石畔和庭院中,也適於盆栽和提供鮮切花。芍藥的塊根可以入藥。栽培的芍藥,根掘起後刮去外皮加工即成白芍,含芍藥甙、牡丹酚、β-谷甾醇、苯甲酸和草酸鈣等。性微寒,味苦酸,有調肝脾和營血功能。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藥,根掘起洗淨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涼血、散瘀功能。種子含油量約25%,供制皂和塗料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芍藥花的種植方法

芍藥花怎麼養殖種植?

1、芍藥喜光照,耐旱。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隨着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健。芍藥的春化階段,要求0℃低溫下,經過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後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芍藥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後,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2、芍藥是典型的溫帶植物,喜溫耐寒,有較寬的生態適應幅度;喜光照,陽光充足可使其花色艷麗、生長茂盛,但在輕蔭下也可正常生長;它是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深厚,它又是粗壯的肉質根,適宜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芍藥喜地勢高敞,較為乾燥的生長環境,無需經常澆灌,忌積水。

3、芍藥的繁殖方法傳統的有分株、播種、扦插、壓條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分株法。平時多注意芍藥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水分、繁殖方法,就能掌握芍藥花怎麼養了,還是很容易的吧。

芍藥花養殖種植事項

1、土壤選擇:芍藥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層深厚,又是粗壯的肉質根,適宜疏鬆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長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暢,容易引起爛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鹽鹼地不宜種植。

2、澆水適量:芍藥性喜地勢高敞,較為乾燥的環境,不需經常灌溉。芍藥因為是肉質根,特別不耐水澇,積水6~10小時,常導致爛根,低濕地區不宜作為我國的芍藥產區,每次水災,對芍藥幾乎都是毀滅性的,只有在高敞處,未被水淹的芍藥留了下來。

3、陽光充足:芍藥生長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長繁茂,花色艷麗;但在輕蔭下也可正常生長發育,在花期又可適當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免受強烈日光的灼傷,從而延長觀賞期,但若過度蔽蔭,則會引起徒長,生長衰弱,不能開花或開花稀硫。

4、溫度控制:芍藥是典型的溫帶植物,喜溫耐寒,在夏季極端最高溫度達42.1℃,也能安全越夏,在冬季極端最低溫度為-46.5℃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開花,露地越冬。

5、施肥適量:芍藥喜肥,少有過肥之害。特別是花蕾透色及孕芽時,對肥分要求更為迫切,除栽植時施用基肥外,根據芍藥不同發育時期對肥分的要求,每年可追肥3次。

6、芍藥花修剪:為使芍藥花朵碩大而美麗,在側蕾出現後應及時疏去,以便使養分集中於主蕾,達到預期的目的。 [2]

芍藥花蟲害

芍藥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根腐病等;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蚜蟲等。褐斑病可用0.5%等量式波爾多溶液或65%代森鋅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根腐病可用60度的白酒搽洗根部後重新栽植,紅蜘蛛等害蟲,可用40%三氯殺蟎醇乳劑2000倍液和40%氧化樂果乳劑3000倍液或80%敵敵畏2000倍液,分別進行噴防治。

芍藥花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禁忌

芍藥花的功效與作用

芍藥不僅是一種名貴的觀賞花卉,更是常用的中藥材。芍葯的葯用部分為根部,其含主要成分為安息香酸,一般含量為0.37%,葡萄糖4.2%及少量鹽基性物貭(類樹脂)。為通經、鎭痙、止痛葯,用於治腹痛、胃痙摯等症,幷可利尿,亦可用做瀉葯治下痢。

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認為「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當財尚無赤、白之分。自晉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開始分為白芍藥、赤芍藥二種,目前的藥材,白芍藥多為栽培種,赤芍藥多為野生種。儘管晉以前芍藥無赤、白之分,但《神農本草經》所說芍藥的主治實已包括赤、白芍藥在內,這點在《本草正義>中曾說本經>芍藥,雖未分別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尋繹其主治諸病,一為補血益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橫,則白芍也;一為逐血導瘀,破積泄降,則赤芍也。」又雲《本經》主邪氣腹痛,寒熱疝瘕,止痛益氣,皆白芍藥養脾柔肝之功用也。(本經>所謂除血痹,破堅積,皆惟赤芍藥之能行滯逐瘀者,足以當之利小便,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亦赤芍泄導之功。」歷代醫家對赤白芍的不同功用,寫的最概括者,無如《本草綱目》所云*「白芍藥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芍藥散邪,能行血中之滯」及<註解傷寒論>所說:「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可謂一言已括之了。

赤、白芍藥性味均苦酸、涼,均入肝、脾經。白芍藥功能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主治胸腹脅肋疼痛,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赤芍藥功能行瘀、止痛、涼血、消腫。主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等症。

芍藥花葯理作用

1.解痙作用:目前認為芍藥甙具有較好的解痙作用。對豚鼠、大鼠的離體腸管和在位胃運動,以及大鼠子宮平滑肌均表現抑制,並能拮抗催產素引起的收縮。

2.對循環系統作用:對犬的冠狀血管及後肢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豚鼠呈短暫的降壓作用

3-抗炎、抗潰瘍作用:芍藥甙有弱的抗炎作用,對大白鼠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芍藥根的提取液能使胃液酸度分泌輕度上升,改善食慾

4.抗菌作用:本品對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芍藥花臨症用法

1.治腳氣腫痛芍藥根6克,甘草3克,研成末,溫水送服,連服數次。

2.治金瘡出血芍藥根30克,熬為黃色,搗成細扮,酒或米湯送服6克。初服每天3次,以後逐漸增加。

3.治風毒骨髄疼痛芍藥根1克,虎骨30克(炙),同研為末兒,裝入布袋中,放入1500毫升黃酒中浸泡5日,每次服藥酒50—100毫升,每日3次。

4.治經來腹痛芍藥根60克,乾薑24克,同研為細末兒,分成8包,月經來時,每日服1包,連服21天,黃酒為引。

常用量內服煎湯,白芍藥6-12克;赤芍藥5-10克。或入丸、散。

臨床應用白芍藥主要用於血虛肝旺引起的頭暈、頭痛、胸脅疼痛等疾,著名方劑有四物湯(熟地、白芍、當歸、川芎),八珍湯(黨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炙草),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甘草、煨姜、薄荷四逆散(柴胡、白芍、枳殼、甘草)等。治療痢疾,腸炎腹瀉的,索問病機保命集,芍藥湯及劉草窗的痛瀉要方等。治療潰瘍性腹痛的芍藥甘草湯(本方亦治腓腸肌痙攣)及黃芪建中湯、小建中湯等。治療婦女懷孕腹中癘痛的當歸芍藥散及產後血氣攻心腹痛的《聖濟總錄,芍藥湯。治療痛經的膠艾四物湯。治療手足拘攣疼痛、手足厥冷的當歸四逆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溫熱神昏狂跺發斑的犀角地黃湯等(亦可用赤芍藥)以及治療太陽中風,營衛不和的著名方劑桂枝湯,均以白芍為要藥。 [3]

赤芍藥主要功效

用於治療婦人氣血不和,心胸煩悶,頭目昏眩等症的《博濟方>、赤芍藥散;治療婦人血崩,赤白帶下的《聖惠方》如神散,治血痢腹痛的4聖濟總錄>芍藥湯及《聖患方》的赤芍藥散等。王淸任《醫林改遭>諸逐瘀湯及補陽還五湯、黃芪赤風湯也均以赤芍藥為要藥,皆取其行血祛瘀之功。現代治療冠心病的複方製劑也多取赤芍而組方等,均有較好臨床療效。

芍藥還是保健飲料之珍品,-實驗證明,白芍提取液具有破壞和解除黃麴黴素的作用。黃麴黴素是致癌因子之一,它廣泛寄生於霉變的大米、花生等糧汕作物中,據說如果每天攝入3克白芍,就能對黃麴黴素起解毒作用。芍藥的這一奇效,已引起各行業專家的興趣,一大批以白芍為主料的保健飲料,諸如冠香汽水、汽酒,益壽果汁,天府可樂,少林可樂等應運而生,這些飲料不僅功效獨具,而且其風味可與稱霸全球的美國「可口可樂」相媲美。因此,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植物篇:芍药花(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芍藥花的介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