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野鳳仙花(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色斑點
圖片來自 360百科

開花的種類——野鳳仙花(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

是鳳仙花科,鳳仙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90厘米。莖直立,葉互生或在莖頂部近輪生,葉片稀寬披針形,邊緣具銳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近無柄,基部稍鈍。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花梗細,苞片卵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花大,淡紫色或紫紅色,具紫色斑點,側生萼片寬卵形,暗紫紅色,花絲線形,花葯卵形,子房紡錘形,蒴果紡錘狀,種子褐色,橢圓形,8-9月開花。

野鳳仙花性寒,味苦。有清涼,解毒,去腐之功效。主治惡瘡潰瘍。

該種極易成活,民間栽培非常普遍。明代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組織編寫的《救荒本草》中收錄鳳仙花曾雲「人家園圃多種,今處處有之」。《廣群芳譜》中亦云「人家多種之,極易生。二月下子,隨時可再種。即冬月嚴寒,種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實很特別,成熟果實稍遇外力便彈裂開來。噴灑出去的種子,散落於周圍,第二年就會長出一顆一顆的鳳仙花,以此「擴充地盤」延續後代。分布中國東北以至江西、四川等地。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50米的山溝溪流旁。

野鳳仙花
圖片來自 360百科

野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textori Miq.)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通常帶淡紅色,上部小枝和總花梗被紅紫色腺毛。葉互生或在莖頂部近輪生,葉片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寬披針形,長3-13厘米,寬3-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稀鈍圓,邊緣具銳鋸齒,齒端具小尖,側脈7-8對,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沿脈被多細胞毛;葉柄長4-4.5厘米,上部葉漸小,近無柄,基部稍鈍。

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斜上,長4-10厘米,具4-10花;花梗細,長1-2厘米,基部具苞片;苞片卵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5毫米。花大,淡紫色或紫紅色,具紫色斑點,長3-4厘米;側生萼片2,寬卵形,暗紫紅色,長7-10毫米,寬5-6毫米,頂端尖;旗瓣卵狀方形,直徑約12毫米,頂端具小尖,背面中肋具龍骨狀突起,翼瓣具柄,長約2厘米,2裂,基部裂片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長圓狀斧形,背部具明顯的小耳;唇瓣鍾狀漏斗形,長達2.5-3厘米,口部斜上,寬15-1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長1.5厘米向內捲曲的距,內面具暗紫色斑點。花絲線形,長3-4毫米,花葯卵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直立,蒴果紡錘狀,長1-1.8厘米。喙尖。種子少數,橢圓形,長4毫米,褐色,具小瘤狀突起。花期8-9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東北鳳仙花(I. furcillataHemsl.) 很相似且常易混淆。但以花大,紫紅色,長3-4厘米;唇瓣具暗紫紅色斑點,具粗大捲曲的距,與後者不難區別。

該種還有另一白花變型:白花野風仙花(I. pallescens(Honda) Hara )花白色,僅唇瓣內側具紫色斑點與原變種相區別。分布於中國遼寧(桓仁)。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鳳仙花的播種一般在3月至4月進行,如果是在「國慶節」觀花,則在6月至7月播種。準備好播種用土,將種子撒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土後,再噴水保濕,然後放在無直射陽光處,注意澆水,勿使土壤乾燥,澆水時不要將種子衝出來。

約過7天至10天,種子陸續發芽出苗,應避免烈日暴曬,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當鳳仙花小過於擁擠時進行間苗,使其茁壯生長。當小苗長出3片至4片真葉時分苗定植,分苗時應帶宿土,栽後放在陰涼處進行緩苗。緩苗後放在良好、光照充足處養護,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經過50天至60天,鳳仙花就會綻放出嬌美的花朵。

主要價值

藥用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鳳仙花的全草。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該植物的塊根(霸王七)亦供藥用。

性味:《陸川本莩》:"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解毒斂瘡。主惡瘡潰瘍

各家論述《陸川本草》:

清涼,解毒,去腐。治惡瘡潰瘍。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化學成份:全草含大波菊甙(cosmosi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金聖草(黃)素(chrysoeriol),金聖草素-7-葡萄糖甙(chrysoeriol-7-glucoside)。 [1]

植物文化

鳳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內閣學士汪灝等撰成的《廣群芳譜》記述鳳仙:「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雖不比梅、蘭、竹、菊、牡丹和芍藥,甚至曾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貶為「菊婢」,但鳳仙花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風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自古以來總有愛花之人對鳳仙花情有獨鍾,更有文人不吝筆墨吟詠鳳仙。

唐代詩人李賀在《宮娃歌》中寫道:「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又吳仁壁有詠《鳳仙花》:「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楊萬里的《鳳仙花》:「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楊維楨、明代瞿佑、清代劉灝等均有以鳳仙花為題的詩句。

清人趙學敏所著《鳳仙譜》是一本園藝特色的著作。在趙學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罌粟、虞美人、雞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質陋,然鳳仙花無二者之病,故當為著專譜」可見其對鳳仙的喜愛之情。

= 野鳳仙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草木名實考圖》

【拼音名】Yě Fènɡ Xiān Huā

【英文名】Herb of False Balsamine

【別號】假鳳仙花、假指甲花

【起原】

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草木野鳳仙花的全草。

拉丁草木生物礦物名:Impatiens textori Miq.

採收和貯藏:夏、秋天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狀】

野鳳仙花,多年生草本,高約60cm。根部興旺,肉質,根莖狀成圓形、卵形的塊根。莖肉質,節處膨大,分枝,綠色帶紫紅色,有毛。葉互生,橢圓形、卵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6cm,先端尖,基部圓形,下延,邊沿有圓齒狀鋸齒,齒與齒間有極細的線形裂片。總狀花序,腋生;花梗基部有1斜橢圓形苞片;萼片3,兩頭1片居下,囊狀,特大,向後延天生彎距,黃色,兩側者小,綠色,花瓣5,黃色,上端1瓣豎立,每側之2瓣癒合為1;雄蕊5,花絲白的,花葯癒合圍困雌蕊之頂;雌蕊1,子房長圓柱形,5室。蒴果,角果狀,長紡錘形,花期6-7月。

【生境散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林、水窪及流水邊濕潤處。

資本散布:散布於西南以致江西、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全草含大波菊甙(cosmosiin),木樨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木樨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金聖草(黃)素(chrysoeriol),金聖草素-7-葡萄糖甙(chrysoeriol-7-glucoside)。 [2]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解毒斂瘡。主惡瘡潰瘍

【用法用量】外用:過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闡述】《陸川本草》:清冷,解毒,去腐。治惡瘡潰瘍。

【摘錄】《中華本草》

(責任編輯:醉筆)

鳳仙花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古峰山下住着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主人叫劉桂香,她早年喪夫,有一女叫鳳仙。鳳仙和媽媽相依為命,經常幫媽媽洗衣服、做飯……當媽媽心煩的時候,還和媽媽聊天,幫媽媽去除心裡的煩惱。

有一次,鳳仙的媽媽突然得了重病。手背和手指紅腫,指甲眼看要脫落,農村稱這種病叫「指甲棒」。鳳仙的媽媽得了這種病,整日痛苦不堪,痛得連覺也睡不着。方圓百里的大夫都治遍了,也不見好轉。看着媽媽面黃肌瘦的樣子,鳳仙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心想為媽媽分擔點痛苦。

有一天夜裡,鳳仙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對她說:「鳳仙,有一棵花,你把它的花摘下來,搗成泥,包在你媽媽的指甲上,就能把你媽媽的病治好,那棵花生長在武當山的山頂上。」於是,第二天鳳仙就告別了媽媽,去武當山尋找那棵花。

一路上,鳳仙受盡了磨練,把帶的乾糧吃完了,水也喝完了。這可怎麼辦呢?鳳仙餓了吃紅薯、玉米及野菜,渴了就喝點路邊水溝里的水,冷了就把茅草做成衣服披在身上,夜裡把茅草衣鋪在地上當床,睡在上面。有一次,天黑了,前面正好有個山洞,鳳仙高興地說:「今天夜裡睡覺肯定暖和。」邊說邊走進山洞。誰知山洞裡有兩隻老虎,那兩隻老虎一見鳳仙就立馬起來朝鳳仙撲來。鳳仙邊跑邊喊:「救命啊,有老虎!」沒跑多遠就絆倒在懸崖邊,鳳仙嚇得不知所措。這時,老虎由於跑得猛而掉下了懸崖,鳳仙嚇得癱坐在地上。

經過九九八十一天長途跋涉,鳳仙終於來到了武當山的山腳。爬上山頂,便尋找那棵花,找遍了山頂都沒見。鳳仙累得暈了過去。她又夢見那位白鬍子老爺爺,他對鳳仙說:「鳳仙,快醒來!面前就是你要找的花。」

鳳仙一覺醒來,發現面前的確有一棵花。於是,鳳仙便把花小心翼翼地挖出來,帶回家把它栽在自家門前。按夢中老爺爺所說的把花摘下來,搗成花泥,包在媽媽的指甲上,塗在手背上。慢慢地,媽媽的手指、手背消腫了。過了半個月,媽媽的病奇蹟般地痊癒了。鳳仙非常高興給這棵花起了個名字叫「指甲花」,每年秋天收集花種,到了第二年春天下地,讓它長出新的指甲花。

當地的人們知道了這件事,都從鳳仙家裡要些種子,家家戶戶都種指甲花,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孝順的女兒,把指甲花改名叫「鳳仙花」。直到今天,人們有的用它染指甲,有的用它治灰指甲,還有的用它泡藥酒治風濕關節疼痛,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古代的潮汕全國各地民間,流行着以鳳仙花染指甲的風俗。夏夜少女們拔鳳仙花全株,洗淨,加白礬少許一起搗成糊狀。睡前敷在指甲上,用麻葉包住,線繩纏緊,過一夜指甲就染紅了。如今美甲仍很時尚,城鄉多有專業美甲門店,但又都是用化學染料費用很高。種指甲花染甲,無污染,不花錢,又環保,現仍是農村少女們的首選。

藥理作用

癬菌作用試驗證明,鳳仙花的鮮花汁,對紅色表皮癬菌堇色毛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專夫曼高爾夫表皮癬菌均有抑制作用。

細菌抑制作用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它:現代運用本品對癬菌的抑制作用,常外用治療鵝掌風灰指甲。鮮用效果最好。

鳳仙花的藥用價值

治風濕臥床不起:金鳳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湯洗浴,每日二、三次。內服獨活寄生湯。(《扶壽精方》)

治腰脅引痛不可忍者:鳳仙花,研餅,曬乾,為末,空心每酒服三錢。(《綱目》)

治跌扑傷損筋骨,並血脈不行:鳳仙花三兩,當歸尾二兩,浸酒飲。(《蘭台集》)

治骨折疼痛異常,不能動手術投接,可先服本酒藥止痛:干鳳仙花一錢(鮮者三錢),泡酒,內服一小時後,患處麻木,便可投骨。(《貴州民間方藥集》)

治蛇傷:鳳仙花,擂酒服。(《綱目》)

治百日咳,嘔血,咯血:鮮鳳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許燉服更佳。(《閩東本草》)

治白帶:鳳仙花五錢(或根一兩),墨魚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治鵝掌風:鮮風仙花外擦。(《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灰指甲:白鳳仙花搗爛外敷。(《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治蜂、蠍蟄傷及蜈蚣咬傷:白鳳仙花地上部分30克,搗爛,取汁飲,或加溫酒服。渣敷患處,敷前用甘草水洗創面。

治麥芒、魚刺哽咽:鳳仙花調醋含咽。

宜忌配伍:瘀血者慎用。 [3]

鳳仙花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鳳仙花,此植物里的草酸鈣比較多,在煮過後會消失,依然不建議生吃,尤其有風濕症、關節炎、痛風、胃酸過多症、腎結石等病人不可多食此物,要做藥用也必須嚴格遵照醫囑。鳳仙花含有促癌物質!促癌物質不直接揮發,但會滲入土壤,長期食用種植在該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險。

                                        植物篇:(野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農村常見的鳳仙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