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維梅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維梅爾
800px-Cropped version of Jan Vermeer van Delft 002.jpg
老鴇一圖中的細節 (1656年)
被認為是弗美爾的自畫像
出生 受洗於(1632-10-31)1632年10月31日
荷蘭共和國代爾夫特
逝世 埋葬於1675年12月15日(1675-12-15)(43歲)
荷蘭共和國代爾夫特
國籍 荷蘭
運動 荷蘭黃金時代繪畫
巴洛克繪畫


約翰尼斯·維梅爾(荷蘭語: Johannes Vermeer,荷蘭語讀音 joːˈɦɑnəs jɑn vərˈmeːr)[1],又稱揚·維梅爾Jan Vermeer[[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約翰·維梅爾(Johan Vermeer[[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是一位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畫家。他畢生工作生活於荷蘭的代爾夫特(Delft),有時也被稱為代爾夫特的維梅爾(Vermeer van Delft)。維梅爾與林布蘭經常一同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中都有透明的用色、嚴謹的構圖、以及對光影的巧妙運用。維梅爾善於精細地描繪一個限定的空間,優美地表現出物體本身的光影效果及人物的真實感與質感。

生平

1632年,維梅爾生於荷蘭代爾夫特一個中產階級新教家庭;10月31日,他在代爾夫特的新教堂受洗[2][3]。他的父親雷尼耶·維梅爾(Reynier Vermeer)是一個絲綢織造商和藝術品商,母親迪赫納(Digna)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父親給予維梅爾最初的藝術啟蒙。

1641年,其父在市中心買下一幢大房子,名為梅赫倫,並可能就在此處賣畫。

1652年,其父去世,維梅爾繼承梅赫倫的旅館和賣畫生意。

1653年4月,維梅爾娶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孩,是他當時作畫的模特卡特琳娜·博爾內斯(Catherina Bolnes)。他的岳母比他富有很多,這可能是維梅爾在結婚前的4月5日改信天主教的原因[4]。同年,維梅爾加入了代爾夫特的畫家行會聖路加行會,並於1662年、1663年、1670年及1671年四次當選為會長。他最初打算專攻歷史和宗教題材,後來開始畫風景畫和肖像。

1672年,災難年在荷蘭爆發,社會經濟陷入困境,而維梅爾因婚後逐漸坐吃山空,不得不將父親留下的房子出租,然後搬到岳母瑪麗亞·廷斯(Maria Thins)家裡,並常得到她的接濟。

1675年12月15日,維梅爾去世,年僅43歲。用他妻子的話來說,維梅爾是由於「龐大家庭的重負,沒有謀生手段,使他陷入萎靡和沮喪,進而譫妄,好端端的人一、兩天之內就突然病死。」 維梅爾去世前,不但無法賣掉自己的作品,經銷的油畫也無人問津,結局相當淒涼。維梅爾留下他的妻子卡特琳娜和11個孩子,其中8個尚未成年。因為負債纍纍,卡特琳娜不得不申請破產。次年,代爾夫特市議會(city council)處理了維梅爾的遺產,卡特琳娜繼承了19幅作品。其作品流傳至今者僅35幅,據專家考證,其一生作品大概也僅40餘幅。

其他畫家的影響

由於資料的缺乏,不能確定對維梅爾產生直接影響的是那些畫家。但最常見的說法是,他一生都在代爾夫特生活,以下人物對其繪畫風格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 卡雷爾·法布里蒂烏斯(Carel Fabritius,1622年—1654年),他晚年生活在代爾夫特,維梅爾的透視、日常生活主題可能受益於他
  • 萊昂納特·布拉默(Leonaert Bramer,1596年—1674年),另一個代爾夫特畫家,是維梅爾的證婚人。
  • 意大利畫家,如卡拉瓦喬(1573年—1610年)
  • 維梅爾購買的迪爾克·范·巴比倫(Dirk van Baburen)畫作。維梅爾兩幅作品中都受到了影響。

風格

倒牛奶的女僕》,1658–60

維梅爾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最傑出的畫家,與林布蘭齊名。他的作品展示了荷蘭代爾夫特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和生活曾經被人遺忘了一個多世紀,直到19世紀中期,他的才華和成就才被認同。

維梅爾作品大多數描繪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他尤其喜歡畫女性的形像和活動。他流傳下來的肖像畫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僅13位。其油畫內容通常是一、兩個人在室內勞作或休閒,光線一般從左側照來。

維梅爾喜用黃色、藍色和灰色,他對色彩的把握和光線的處理非常出眾。通常佈局簡單,尺寸不大,但往往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

他使用了以微小的畫點組合(點畫法),並且善於使用光線的來源,使畫面產生一種流動、優雅的氣氛,因而被稱為光影大師。

沒有人瞭解維梅爾的技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常使用當時罕見的暗箱(Camera Obscura),用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當時荷蘭著名的科學家列文虎克是維梅爾的好友,此人精通顯微鏡和光學透視,維梅爾顯然從他那裡學到了這門技術。

他對畫面非常講究,不論是畫面構圖、人物比例、光影變化都精緻得跟照片一樣逼真。以致有評論家認為這不是藝術,但在荷蘭的黃金時代,人們並沒有把繪畫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一種手工藝,一種謀生技能而已。他的畫作通常要花很長時間,基本上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但每一幅都堪稱精品。

作品列表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約1665年)

今天,維梅爾流傳下來的作品為34幅或37幅,因為有3幅的歸屬仍存疑。

相關文藝作品

*電影

*書籍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由作者特蕾西·舍瓦利耶所著,來自於維梅爾同名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穿風信子藍的少女》由作者蘇珊·佛里蘭(Susan Vreeland)所著,來自於維梅爾同名油畫《在窗前讀信的女孩》。



參考文獻

  1. 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第2890頁Vermeer譯名為「弗美爾」
  2. Vermeer's Name. Essential Vermeer. [21 September 2009]. 
  3. Digital Family Tree of the Municipal Records Office of the City of Delft. Beheersraad Digitale Stamboom. 2004 [21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3). The painter is recorded as: Child=Joannis; Father=Reijnier Jansz; Mother=Dingnum Balthasars; Witnesses=Pieter Brammer, Jan Heijndricxsz, Maertge Jans; Place=Delft; Date of baptism=31 October 1632. 
  4. Liedtke, Walter; Plomp, Michiel C.; Rüger, Axel. Vermeer and the Delft school: [catalogue ...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xhibition "Vermeer and the Delft School" held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from 8 March to 27 May 2001, and at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from 20 June to 16 September 2001].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59. ISBN 087099973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