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楫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jí,指的是划船用具,古時同「輯」,意思是聚集,可為名詞,也可作動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均有記載。[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卽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𠀤音接。《說文》舟櫂也。《玉篇》行舟具。檝、艥同。《易·繫辭》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又《釋名》楫,捷也。撥水舟行捷疾也。《注》楫,所以櫂舟也。《詩·大雅》淠彼涇舟,烝徒楫之。《揚子·方言》楫謂之橈。或謂之櫂。 又林木貌。《呂覽·明理篇》氣若山之楫。 又《集韻》籍入切《正韻》秦入切,𠀤音輯。義同。 又通輯。《前漢·兒寬傳》躬發聖德,統楫羣元。臣瓚曰:楫當作輯。 又《集韻》側立切,音戢。聚也。
名詞解釋
名 (形聲短的船槳) 同本義。短曰楫,長曰棹。〖shortoar〗 棹,短曰楫,長曰棹。——《韻會》 楫,舟擢也。——《說文》 欲濟無舟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檜楫檜舟。——《詩·衛風·竹竿》 楫齊揚以容與兮。——《楚辭·哀郢》。注:「船櫂也。」 亡維楫。——《漢書·賈誼傳》 泛指船槳。〖oar〗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檣傾楫摧。——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橫臥一楫。——明·魏學洢《核舟記》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又如:中流擊楫;;舟楫;;楫子(船槳);;楫櫓(槳與櫓);;楫櫂(船槳)。 船〖boat〗 通民楫,而阻夷船之闖入者。——梁延《夷氛聞記》 又如:闄櫂(船);;楫師(船工)。 楫(檝):jí 英文: an oar a boat 動 劃〖船〗〖oar〗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詩·大雅·稢朴》 一手附舟傍,一手楫水而至岸也。——明·費信《星槎勝覽》。
常用詞組
舟楫 中流擊楫 棹楫 枕戈擊楫 願楫 羽楫 游楫 擁楫 艤楫 揚楫 鹽梅舟楫 小楫 無楫 維楫 統楫 桃楫 船楫 釣楫 渡江楫 渡江亡楫 短楫 飛楫 帆楫 估楫 篙楫 鼓楫 歸楫 桂楫 畫楫 桂楫蘭橈 撶楫 檜楫 擊楫誓 擊楫 楫子 楫櫓 楫師 擊楫中流 楫棹 巨楫 扣楫中流 刳舟剡楫 理楫 弭楫 輕楫 橈楫
參考文獻
- ↑ 兩會快評:中流擊水當奮楫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