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榆次南門洞元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榆次南門洞元宵是一個中國特產。民國初年,洪洞往北三百里的榆次城南門有座瓮城,老百姓叫做南門洞,洞內有老店「昌盛號」,以難老泉澆灌的晉祠江米為粉制售元宵,煮熟後膨頭大、餡不化,香郁適口,盛名遠播。當地民諺有「榆次三件寶,元宵、灌腸、豆腐腦」。民間如此喜愛,因而不論是喜慶節日,還是婚禮宴席,元宵遂成了「席上常客」。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飲食的歷史幾乎與中國的文明史一樣長[1]。在充飢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意味,即所謂的「食文化[2]」。

特產簡介

元宵古已有之,傳說在唐開元年間傳入榆次,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也流傳下來。從清朝至民國年間,榆次城內南門圪洞的元宵相當有名。魏虎仙元宵就是在榆次南門圪洞元宵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傳承發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魏虎仙元宵堅持以傳統手工製作,包括手工做餡、溫水泡米、石碾碾粉、笊籬過水、笸籮滾動,多次滾制而成,具有營養保健的基本功效和香甜美味的特點,魏虎仙元宵作為榆次傳統名吃「三件寶」(元宵、灌腸、豆腐腦)之一,愈來愈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已經成為榆次人民元宵佳節的首選食品。2017年,魏虎仙元宵(中都小吃三寶)製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魏虎仙,1938年4月出生。1960年開始,魏虎仙在榆次市國營飯店學習元宵製作工藝,師從曾經在榆次南門圪洞「昌盛號」滾元宵的師傅雷玉明。由於她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善於鑽研,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把元宵的配料、和餡、切塊、滾制技術一一掌握,元宵品質得到顧客的交口稱讚。1964年2月,魏虎仙調至東街飯店擔任主任,她將元宵作為東街飯店的主打食品,使飯店效益顯著提升。1965年7月,魏虎仙被任命為西站飯店主任,她把元宵製作工藝又帶到了西站飯店,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1978年,魏虎仙又調任糧店街飯店主任,她調整經營品種,繼續把元宵當作拳頭產品吸引顧客,僅用了一年時間,糧店街飯店就扭虧為盈,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1983年4月,魏虎仙被任命為榆次冷飲甜食商店經理。1989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同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1991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工作者」。1992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2016年,魏虎仙被列為第二批榆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