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樹蝰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樹蝰屬
圖片來自17qq

樹蝰屬學名Atheris)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僅分布於除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氣候地域。

由於樹蝰的活動俱域限制於熱帶雨林,因此有不少樹蝰都獨立地散佈到不同地區。

牠們有許多特徵都與亞洲南美洲一帶的樹棲性蝮蛇相類似,奇妙地反映了部份物種聚焦性進化的現象。目前共有8個種已被確認。

特徵

相比一般蝰蛇而言,樹蝰體型較為細小,身長約在40至78厘米之間。所有樹蝰的頭部均偏向寬闊,呈三角形,與頸部有明顯分野。鼻端圓鈍。頭額佈滿細碎如瓦片般的平滑鱗片,鱗片大小均等。雙眼偏大,瞳孔橢圓形,眼睛與上唇鱗間有1至3排的鱗片相隔,與鼻鱗間亦有2至3排鱗片相隔。

樹蝰身型幼細扁平,每片背鱗間覆疊構建,有強烈的龍骨狀尖銳特色,鱗尖有凹孔。身體中段約有14至36排背鱗,腹鱗則約有133至175排。尾下鱗排列為單片式,為數約38至67片。尾巴強而有力,能抓緊樹木枝幹。<r樹蝰屬成員擁有多變的色彩及身體斑紋,尤其是角樹蝰A. ceratophora)與鱗樹蝰A. squamigera)更以外貌多變而著稱。

飼養

在多種樹蝰中,鱗樹蝰(A. squamigera)被認為是相當適合飼養的蛇類,牠們只需要一個能讓牠們攀爬的環境就已足夠,對於居所溫度等細節沒有特殊要求。被飼養的樹蝰多進食類及小鳥。然而,亦有報告指出樹蝰之間有可能會發生同類相食的事件。

毒性

關於樹蝰毒性的資料其實並不充裕,然而普遍了解的是樹蝰毒液中含有強烈的神經毒素,能引致傷口疼痛、腫脹,與及凝血異常等狀況。直至最近,有研究指出樹蝰毒素的毒性其實不及許多其它種類的蛇毒猛烈,這結果可能是因為樹蝰本身並非容易發動咬擊的蛇類所致,然而樹蝰本身的危險性依然不容輕視,目前已有不少報告指出被樹蝰所咬會導致嚴重出血。[1][2]當中更有一宗是致命事件。目前尚未有針對樹蝰的特製血清。除了專門醫治山蝰蛇毒的血清能對鱗樹蝰的毒素稍為產生正面作用之外,其它種類的抗毒劑及血清的功效均甚為微弱。

參考文獻

  1. Top LJ, Tulleken JE, Ligtenberg JJM, Meertens JHJM, van der Werf TS, Zijlstra JG. 2006. 在荷蘭有人被畿內亞樹蝰咬傷後出現嚴重表面變質的中毒事件:事件匯報。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64 no. 5:153-6 (PDF[失效連結] at The Netherlands Journal of Medicine
  2. Bitten by a Sedge Viper! Template:Wayback at VenomousReptiles.org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