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橄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橄攬

橄欖樹
原圖鏈接

橄欖(學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橄欖科橄欖屬喬木植物。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花序腋生。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欖原產中國南方,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均有栽培,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

橄欖是很好的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農具及建築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漬制;藥用治喉頭炎、咳血、煩渴、腸炎腹瀉。核供雕刻,兼藥用,治魚骨鯁喉有效。種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

基本信息

中文名:橄欖

別 名:黃欖,青果,山欖,白欖,紅欖,青子,諫果,忠果

拉丁學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二名法:Canarium albu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橄欖屬喬木植物
原圖鏈接

亞 綱:薔薇亞綱

目:無患子目

科:橄欖科

屬:橄欖屬

種:橄欖

分布區域:分布於中國南方、東南亞、及日本

命名者及年代:(Lour.) Raeusch.,1797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5(-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髓部周圍有柱狀維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維管束。有托葉,僅芽時存在,着生於近葉柄基部的枝幹上。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6-14厘米,寬2-5.5厘米,無毛或在背面葉脈上散生了的剛毛,背面有極細小疣狀突起;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2厘米,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

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長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5.5-8毫米,雌花長約7毫米;花萼長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球形至圓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環狀,略具3波狀齒,高1毫米,厚肉質,內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小或缺。

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徑0.5厘米,萼齒外彎。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長2.5-3.5厘米,無毛,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果核漸尖,橫切面圓形至六角形,在鈍的肋角和核蓋之間有淺溝槽,核蓋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淺波狀;核蓋厚1.5-2(-3)毫米。種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1]

分布範圍

原產中國南方,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均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中國分布以福建省為最多,四川、浙江、台灣等部分地區也有分布。栽培橄欖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及馬來西亞。

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海南、台灣兩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區均發現野生橄欖。

生態習性

溫度:橄欖喜溫暖,生長期需適當高溫才能生長旺盛,結果良好,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冬季無嚴霜凍害地區最適其生長,冬天可忍受短時間的零下3℃的低溫,但溫度下降到4℃以下時就會發生嚴重凍害。

水量: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

土壤:對土壤適應性較廣,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紅黃壤、石礫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長良好。[2]

橄欖種植
原圖鏈接

主要品種

橄欖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品質或栽培較廣的有:檀香惠圓、公本、獵腰欖茶窖欖青心

繁殖方法

種子

1、種子處理:橄欖留作種子的果實,須讓其充分發育老練,在種核外殼部分轉淡為赤炭色時,約在10月下旬~11月份採收。將橄欖鮮果與食鹽按分量10:1混合後倒入缸里,用腳踩至肉核別離,再放入清水中浸泡7~8小時,後用木錘輕敲取粒,使果肉和果核別離。

2、層積沙藏:橄欖種子需經過層積處理來完成後熟階段,選擇避風陰涼的室內,用潔淨河沙層積,濕度以手握成團而無水滴出,鋪開後又能散成小塊狀為宜。種子與河沙份額為1:3,一層河沙一層種子,如此相間堆積4~5層。層積期間留意檢查,操控好溫、濕度,避免腐爛、過干。

3、播種方法:翌年2~3月份耕種,耕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5~6小時,有利於萌發規整,便於上肥、噴藥、噴水等管理。預備在原園地苗床嫁接繁衍的,株行距約為12厘米×15厘米,過寬土壤利用率低,雜草成長旺盛。過窄嫁接時不便利,同時苗木徒長兇猛,晦氣壯苗。用於出售幼苗或移栽小苗的,耕種時能夠密集。均勻撒耕種子300~400粒/平米後,用木板把種子壓入土中,上蓋2~3厘米細土,掩蓋稻草,做好保溫保濕作業。

4、幼苗培育:園地直接耕種育苗成活率高且管理便利。播後40~50天幼苗出土,一般以勤施腐熟人畜糞為主,保持苗床適合溫、濕度及留意病蟲害防治。移入養分袋培育管理要求非常嚴厲,可是苗木出圃種植成活率達97%~100%,深為廣大果農所認可,繁育應留意幾個主要環節。養分袋標準長25厘米、寬15厘米,避免或削減苗期主根成長過快而穿出養分袋。

5、幼苗移栽:施足袋底層培育土基肥,在小苗2葉1心時移入袋培育,主根長的可盤曲恰當淺栽。按8~10袋為一排,每兩排一小行,中距離10~15厘米,放置成畦,最終中心空地及四周培上碎泥土,防灑水流失和日曬塑料袋老化。

6、幼苗管理:袋苗土上撒一小層碎木屑、花生殼末等,有保濕、保溫、削減雜草成長等效果,對幼苗成活成長非常有利。夏日高溫乾旱,搭蓋遮陰。拔除雜草或鬆土時留意避免傷根。[3]

嫁接

1、嫁接技術要點:橄欖實生種植進入結果期需要6-8年,而且植株高大,管理不方便,變異係數較大。通過嫁接可提前3-4年結果,並有矮化植株、加快改良更新優良品種的作用。

⒉、嫁接時間:小苗以2月-3月底,氣溫穩定在15-16℃以上的晴天,即樹體液汁開始流動時最佳;成年大樹根系深、土溫回升相對較慢,高接時間可相應推後,可延長到4-5月份嫁接。

⒊、接穗的採集與處理:接穗在春梢萌動時剪取,在優良高產穩產的壯年樹上,選擇節間短、芽眼充實、粗細與砧木相當,生在樹冠外部的秋穗條。剪下後立即剪除葉片,用濕布包捆,外面套上塑料袋,防止穗條散失水分。需要保存時間較長,應注意袋內濕度和養分供應以防止霉爛,運輸過程中注意保護好芽眼和皮層不受損。

⒋、嫁接方法:接穗選擇有2-5個芽眼的枝穗,採用舌接、切接為主。為了減少傷口單寧的氧化和傷流問題,嫁接速度要快。砧木和接穗形成層對準插緊,密封包紮,芽眼處單層拉緊。成年樹採取嵌接和切接為主,同時留好部分樹冠作抽水枝,保護樹體正常生長。

⒌、解膜和抹芽:橄欖樹傷口癒合能力相對其他果樹慢,採用降解薄膜正常不需解膜,個別扎得緊需要解除,應視接口處分生組織完全癒合並牢固後,才可解膜,以保證穗芽順利生長。砧木易萌發不定芽,要及時給予抹除,以減少與穗條爭奪養分和占據空間等負作用。

病蟲防治

抓好清園工作,消滅病蟲傳染源;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減少病蟲害發生。針對病蟲危害嚴重株樹,進行回縮更新或矮化嫁接新品種及套種其他果樹、農作物等。

掌握各種害蟲生活習性和危害程度,進行防治。病害在新梢展葉或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10%蚜虱淨2000倍液+40%樂斯本1500倍液,或5%銳勁特1500倍液+5%阿克泰12500倍液噴霧防治。天牛類結合人工捕殺,將蘸取藥液的棉花塞入蟲道薰殺。[4]

主要價值

營養

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於女性、兒童食用。冬春季節,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間有「冬春橄欖賽人參」之譽。 國內外研究資料表明橄欖果實中還含有濱蒿內酯,東莨菪內酯,(E)-3,3-二羥基-4,4-二甲氧基芪,沒食子酸、逆沒食子酸、短葉蘇木酚、金絲桃苷和一些三萜類化合物,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

藥用

中醫認為,橄欖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之功,適用於咽喉腫痛、煩渴、咳嗽痰血等。《日華子本草》言其「開胃、下氣、止瀉」。《本草綱目》言其「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蟹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症,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

經濟

橄欖的木材可造船,也可作枕木,家具、農具及建築用材等,核供雕刻,種仁可食,亦可榨油用於制肥皂或作潤滑油。

植物文化

核雕

橄欖核雕又稱欖雕,是漢族雕刻藝術之一,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致,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

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於其操作上的高難度,核雕技藝鮮有傳人。早在明代《清秘藏》中記載,「明代宣德年間有個叫夏白眼的,能於橄欖核上刻十六個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明代王叔遠精雕之桃核、邢獻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欖核可謂之核雕三絕,其作品傳世絕少。在清代,也有不少核雕名家高手,技藝超群,乾隆初年(1736年)蘇州民間藝人杜世元,也是用一枚不到一寸的桃核刻「蘇子游赤壁」題材,與《核舟記》中的核舟有所不同,核雕在當時被稱為「鬼工」。

民風

據《齊東野語》記載,橄欖又名「諫果」、「忠果」、「青果」。因為初食橄欖時有澀口之感,但放在嘴裡久了,就會感到有清甜的回味,苦盡甘來,就好像「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一樣。在古代它是一種名貴的果品。據《南方草木狀》記載,(此果)吳時歲貢以賜近臣。

在浙江溫州孤嶼西邊,位於現今博物館牆內有株高大的橄欖樹,據說此樹是明代萬曆丁亥年間(公元1587年),郡守衛承芳主張移建郡域南隅的「卓公祠」來此與興慶寺貼鄰時栽的。古祠早已廢了,而此老橄欖樹還健在,已有四百多年了。在此栽橄欖樹是為了紀念卓公的,卓公為明代浙江瑞安人,洪武進士,他為人正直,遇事敢於直言,永樂初,為徙藩事而殉難,忠貞不屈,視死如歸,感動了溫州百姓,人們就栽橄欖樹以紀念他的「秉性忠鯁,果敢淨諫」的精神。


相關視頻

橄欖養生功效 滋補女性卵巢

貴如黃金的橄欖究竟是怎麼來的!橄欖樹為什麼沒在中國大面積種植

參考來源